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糖尿病肾病累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白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从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大约半数患者是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至临床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同时探索其在胃癌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以胃癌病人、慢性胃炎病人、"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HGF在不同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胃癌病人和慢性胃炎病人的血清HGF水平升高;不同分期、不同肿瘤浸润深度、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有无远端转移的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GF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及判断胃癌分期和浸润深度有一定意义,但在判断胃癌有无远端转移和组织学分型上不够敏感。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56例行DDD永久起搏器植入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根据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29例(RVS组),心尖部起搏组27例(RVA组).平均随访(22.64±4.29)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比较术前和随访时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术前基线RVS组与RVA组年龄、LVEDD、EF、FS、SV无差别;RVS组术前与随访时比较LVEDD、EF、FS、SV无差别,RVA组术前与随访时LVEDD、EF、FS、无差别.SV降低(P<0.05);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完全依赖右心室起搏的患者,在左室收缩功能方面,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并不优于传统的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84.
我们于 2 0 0 2年 5月从一位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同时分离出鼻硬结克雷伯 (Klebsiella rhinosclerom atis)及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 utans)各一株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 ,男 ,4 6岁 ,2 0 0 2年 5月 ,因反复发热入院 ,查体 :体温38.7℃ ;血常规 :WBC 10 .9× 10 9/L ,N 0 .82 ,L 0 .11,M 0 .0 7;尿常规 :正常 ;肝功系列 :正常 ;抗 O:阴性 ;类风湿因子 :阴性 ;血培养结果为鼻硬结克雷伯及肺炎链球菌生长 ,临床应用环丙氟哌酸治疗 7d后还有间断性发热 ,体温 39.2℃ ,第二次采血进行血培养结果肺炎链球菌生长 ,改用氧哌…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南京市某己内酰胺合成企业生产性噪声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听力损失风险分级,提出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措施。
  方法  测量作业人员个体噪声接触水平,依据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评估噪声作业等级;运用ISO 1999:2013方法,计算各岗位听阈级变化、听力损失风险,并依据AQ/T 4276—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进行风险分级。
  结果  25人噪声检测结果超过80 dB(A),为噪声作业岗位。硫铵装置、磷酸羟胺法(hyam-phoshate oximation,HPO)老线、HPO新线、己内酰胺(caprolactam,CPL)老线外操工岗位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各噪声岗位员工工作到50、60岁时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概率均低于6%,属于可接受的风险。3种护听器正常使用下能够满足噪声的防护要求。
  结论  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接触情况及时进行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正确使用护听器,能够有效预防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育龄期女性急性肾盂肾炎(APN)的临床疗效及对泌尿道抵抗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育龄期女性APN患者9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联合三金片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复发情况,治疗前后测定阴道p H值、阴道上皮细胞成熟指数(MI),评价阴道健康评分;测定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胱抑素C(Cys C),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趋化因子-2(CXC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尿路刺激征消失时间、腰/下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健康评分及S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MI、尿β2-MG、Scr、BUN、Cys C、IL-1α、IL-1β、IL-6、CXCL-2、TGF-β1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育龄期女性APN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泌尿道抵抗力,抑制炎症反应及其身损伤,全面修复肾脏并抑制肾间质损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7.
用萘啶酸预测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突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上升明显 ,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染色体gyrA基因突变有关[1] ,而它的突变过程是渐进的 ,即首先发生单基因位点突变 ,此时菌株对环丙沙星仅表现为敏感性下降。如在药物继续作用下 ,则极易发生双基因或多基因位点突变[2 ] ,表现为高度耐药。如能检出单基因位点突变菌株对防止大肠埃希菌演变成耐药菌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检测gyrA基因突变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聚合酶链反应 (PCR)、基因测序等 ,无法作为常规方法。为此 ,我们用萘啶酸预测gyrA基因突变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  相似文献   
88.
城市家庭吸烟状况与控制吸烟对策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城市家庭及其成员吸烟状况,掌握城市家庭及其成员对吸烟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影响KAP的因素,为控烟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在南京市主城区按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方法抽出419户家庭,每个家庭抽取1名家庭成员作为代表填写答卷,对获得的409份合格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和Logistic分析。结果家庭现在吸烟率68.2%,家庭曾经吸烟率90.2%;家庭成员代表个人的现在吸烟率31.5%,个人曾经吸烟率39.9%。个人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18岁的占46.6%;第一次使用香烟来源于朋友的占48.1%。曾经吸烟家庭成员代表的香烟知识态度得分显著低于从不吸烟家庭成员代表(P<0.05)。曾经吸烟家庭中三种吸烟限定对其成员的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现在吸烟家庭的成员代表和现在不吸烟家庭的成员代表的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已婚、有职业的人群KAP得分较高。控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充分认识吸烟损害健康;吸烟不是交际手段;对周围人吸烟反感;自己同龄人大部分不吸烟。结论家庭是戒烟、控烟的主要场所和关键平台。已婚女性是戒烟、控烟的关键依靠人群。儿童青少年是控烟的关键目标人群。不敬烟、不劝烟是控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9.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在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和31例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例ERBB2表达阳性的嗜铬细胞瘤和5例ERBB2表达阴性的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分子的激活情况.结果 提示ERBB2蛋白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P<0.01)且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AKT途径以及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JNK途径导致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嗜铬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组织分泌过多儿茶酚胺(CA)的肿瘤。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05%~0.010%。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女性稍高于男性。主要发生部位为肾上腺髓质,但在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如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