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转移性乳腺癌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25)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ellSearch自动检测系统检测9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开始新治疗前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这些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 CTC阳性率为60%(56/93),与患者激素受体的状态、Her-2的状态、既往治疗的线数以及内脏转移无关。CEA的阳性率为56%(52/93),ER或PR阳性的患者CEA的阳性率更高(χ2=4.550,P=0.045),与Her-2的状态、既往治疗的线数以及内脏转移无关;CA153的阳性率为47%(44/93),与患者激素受体的状态、Her-2的状态、既往治疗的线数以及内脏转移无关;CA125的阳性率为41%(38/93);既往治疗大于等于二线的患者CA125的阳性率更高(χ2=4.501,P=0.038),与患者激素受体的状态、Her-2的状态以及是否有内脏转移无关。CTC和CEA之间呈正相关(r=0.296,P=0.004);CTC和CA153之间呈正相关(r=0.286,P=0.005);CTCs和CA12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184,P=0.077)。结论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出率高,而且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53)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联合检测转移性乳腺癌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53)可能会对其治疗决策有所帮助,同时CTC有可能成为转移性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曲妥珠单抗同时联合蒽环、紫杉类药物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30例Her-2阳性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给予4周期ATH序贯2~4周期TH新辅助治疗,治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入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的患者共25例(80.0%),其中CR的7例(23.3%),无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病例;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15例(50.0%)。结论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给予含蒽环、紫杉类及曲妥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临床获益率和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瘤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腺癌脑转移7例、肺癌5例、食管癌1例、右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例。所有患者均为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水肿病例。评估患者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及MRI显示的水肿体积,并详细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中位剂量为4.76 mg/kg。全组1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在贝伐珠单抗给药后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全组14例患者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瘤周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8 804±14 859)mm3 vs.(80 100±28 338)mm3,P=0.02],水肿指数较治疗前有降低的趋势(15.38±7.12 vs. 26.40±16.5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中有1例于第2次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上颌窦创面大量出血死亡,3例患者出现可控制的高血压,未出现蛋白尿、贫血、口腔炎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控制恶性肿瘤脑转移的难治性瘤周水肿,为严重脑水肿患者争取放疗机会,但应谨慎掌握适应证,警惕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
患者女,58岁,因右乳腺癌术后半个月余入院.在外院(二级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疗前分期Ⅰ期(T_1N_0M_0期);第1~4天行单药氟尿嘧啶1000mg新辅助化疗,1周期未评价疗效后即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由外科医生行~(125)Ⅰ籽源植入术(1.78×10~7 Bq/个,腹直肌前鞘2个,胸大小肌间2个,肿物下方胸壁2个,右腋窝4个;放射剂量等不详).  相似文献   
95.
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治疗252例癌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08年12月,在北京6家医院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观察,共252例癌痛惠者入组.其中男性92例,女性16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8.98岁.均为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晚期癌症患者,伴中、重度的癌性疼痛(24h平均疼痛强度评分:NRS评分≥4分),停用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3天以上再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治疗癌痛;初始剂量为每次1喷(相当于1mg),3~4次/日,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用药起效时间23.3±5.7min,疗效持续时间237.5±48.8min.完全缓解32例,占12.7%;明显缓解120例,占47.6%;中度缓解56例,占22.2%;轻度缓解36例,占14.3%;无缓解8例,占3.2%;有效率为82.5%,显效率为60.3%.对患者用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76.2%患者治疗后有较明显改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28.6%,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嗜睡等,程度均较轻.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治疗癌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6.
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探讨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 化疗后当绝对粒细胞计数 (ANC)≤ 0 .5× 10 9/L时 ,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 (G CSF)、抗菌素等直至血象恢复至ANC≥ 2 .0× 10 9/L。当出现感染性发热时抗菌素应用至感染控制。结果 共救治 72例患者 ,ANC≤ 0 .5× 10 9/L的中位持续天数为 3天 ,保护性隔离的中位天数为 6天。抗菌素应用的中位天数为 6天 ,G CSF应用的中位天数为 5天。 7例接受了血小板输注。 2 8例出现感染性发热 ,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于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 ,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 ,应用G CSF、抗菌素、输注血小板等综合处理 ,患者可安全、快速渡过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分导入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对肿瘤化疗耐药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重组腺病毒治疗多药耐药的肿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p53异常的KB-s(VCR敏感)和KB-v200(VCR耐药)细胞作为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和耐药的模式细胞,感染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观察这两种转基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包括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药物敏感和耐药细胞都对腺病毒易感,重组腺病毒携带的三个外源基因(p53、GM-CSF、B7-1基因)在两种细胞中都能得到有效表达,并且能抑制它们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耐药细胞 KB-v200在转染该重组腺病毒 48h后,其细胞膜上 Pgp糖蛋白的泵出药物的功能却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罗丹明123在其细胞内的积累增加。MTF的实验结果也显示出其对VCR药物敏感性的增加,裸鼠体内实验证实了感染上述重组腺病毒的KB-v200细胞的致瘤性降低,同时能增加对化疗药物VCR的敏感性。结论:实验研究结果提示,使用该重组腺病毒并结合化疗药物,对临床治疗多药耐药的肿瘤可能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98.
Herceptin是近年新研制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它通过与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生长。目前国外已完成Herceptin治疗乳腺癌的临床Ⅲ期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对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效肯定,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其毒副作用轻微,主要为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99.
胞必佳(N-CWS)是从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中提取的免疫活性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报道N-CWS对恶性胸腹水有着一定的疗效。为了进一步评价N-CWS在治疗恶性胸腹水方面的地位,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观察了N-CWS及顺铂(DDP)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常见毒副作用。 用药方法为癌性胸腔积液:①N-CWS组:尽量将患者胸腔积液抽净后,将N-CWS 6000μg溶于20ml生理盐水注入胸腔,嘱病人轻度转动体位,使药液均匀分布于胸腔内,每周1~2次,共1~4周。②DDP组:胸腔内注入DDP80~10…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放射生物学数学模型随着放射治疗的发展不断被提出,最早提出了L-Q模型和靶模型,由于靶模型形式较为复杂、参数较多,L-Q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SRS、SBRT大剂量放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Q模型在大剂量范围计算精度不高,尤其是从常规低剂量到大剂量。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放射生物学数学模型。方法:本文按照模型被提出的时间顺序对L-Q模型、SH-MT模型、ML-Q模型、USC模型、gL-Q模型进行阐述。结果:ML-Q模型、USC模型、gL-Q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结论 :相比较而言,对于目前SRS、SBRT大剂量照射,USC模型和gL-Q模型可能更为适用,但USC模型和gL-Q模型的适用性和模型中的参数仍需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