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近年来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热点。其目的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修饰,提高其免疫原性、打破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诱导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本研究对腺病毒转染的p53、GM-CSF、B7-1三种外源基因是否可以提高乳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以及乳腺癌基因免疫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并以肺腺癌细胞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2.
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放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合理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可改善肿瘤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形成原位疫苗,激活全身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同时,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强放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得到证实,正在临床研究中进行广泛探索。该文对放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相关机制、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按照WHO第四版(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中肠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5年3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772例肠肿瘤,并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第四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2772例肠肿瘤中,小肠病例201例(7.25%),其中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病变(腺瘤和息肉)58例(2.09%),癌前病变30例(1.08%),腺癌52例(1.88%),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0.29%),间叶性肿瘤37例(1.33%),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例(0.14%),转移瘤12例(0.43%),男女总体发病率接近1∶1;结直肠病例2571例(92.75%),其中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病变(腺瘤和息肉)1353例(48.81%),癌前病变146例(5.27%),肠癌1001例(36.11%),神经内分泌肿瘤27例(0.97%),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0.07%),间叶性肿瘤15例(0.54%),淋巴瘤6例(0.22%),转移瘤17例(0.61%),异位起源性肿瘤4例(0.14%),男女总体发病率接近3∶2。结直肠癌分子亚型分类KRAS基因突变率34.62%(126/364),BRAF基因突变率2.20%(8/364)和NRAS基因突变率3.96%(4/101)。结论:肠道肿瘤种类繁多,小肠恶性肿瘤中以间质瘤及腺癌发病率占明显优势,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以管状腺癌占较高比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G12D、G12V和G13D,KRAS、BRAF和NRAS基因检测能指导利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根据WHO(2015版)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病理诊断2771例肺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15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2771例肺肿瘤中多数为男性1671例(60.30%),少数为女性1100例(39.70%);左肺1286例(46.41%)、右肺1456例(52.54%)、双肺29例(1.05%);年龄16~91岁。腺癌1622例(58.53%)、鳞癌424例(15.30%)、腺鳞癌32例(1.15%)、神经内分泌肿瘤465例(16.78%)、大细胞癌19例(0.69%)、梭形细胞癌1例(0.04%)、巨细胞癌1例(0.04%)、癌肉瘤17例(0.61%)、淋巴上皮样癌1例(0.04%)、唾液腺型肿瘤4例(0.14%)、腺瘤11例(0.40%)、间叶性肿瘤55例(1.98%)、淋巴瘤7例(0.25%)、异位起源性肿瘤13例(0.47%)、转移性肿瘤99例(3.57%)。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倾向于腺癌小活检中TTF-1抗体阳性率为92.60%(1263/1364)、NapsinA抗体阳性率为97.07%(1324/1364);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倾向于鳞癌小活检中CK5/6阳性率为96.99%(290/299)、P40阳性率为98.51%(66/67)、P63阳性率为93.72%(343/366)。非小细胞肺癌分子亚型首次活检中EGFR基因突变率34.77%(378/1087),KRAS基因突变率2.92%(24/823),BRAF基因突变率0.87%(5/572),ALK融合基因阳性率11.99%(41/342),ALK-D5F3抗体阳性率22.23%(66/296),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2.56%(7/273),c-Met基因扩增率4.40%(12/273),c-Met基因突变率6.67%(1/15),Her-2基因突变率0.73%(2/273),PIK3CA基因突变率13.33%(2/15),PTEN基因突变率6.67%(1/15),RET融合基因阳性率0(0/15)和NTRK1融合基因阳性率0(0/15)。二次活检率EGFR基因4.76%(18/378),ALK融合基因2.44%(1/41)。结论:肺肿瘤在男性患者中高发,病变部位最常见于右肺,腺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首次活检中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中EGFR基因、ALK融合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他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二次活检率较低,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放疗患者血浆中miR-210-3p、miR-221-3p、miR-21-5p、miR-150-5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为寻找非均匀辐射致损伤的早期生物标记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3例,于放疗前(0 Gy)、放疗2、10、20和30 Gy后的24 h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受检者血浆mi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后miR-210-3p、miR-221-3p、miR-21-5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5p 2 Gy照射后与照射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分别为照射前的0.808、0.605、0.565(χ2=18.76,P<0.05)。而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阴性组和阳性组中,miR-150-5p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miR-150表达显著下调,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44岁.于2010年5月25不慎左膝部扭伤,未予以重视.2010年5月27日患者关节周围出现水肿,不能屈曲,伴重度疼痛(疼痛数字评分为8),磁共振检查结果 显示:左膝部软组织挫伤、关节腔少量积液.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自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125 mg,于服药后 2 h出现双手皮肤瘙痒,并呈进行性加重,逐渐扩散至四肢及躯干,继之患者全身皮肤出现片状荨麻疹,直径约3 cm.患者来我院救治,主诉瘙痒明显、心慌、气短、双手肿胀等.即测血压为110/7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6次&#8226;min-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后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推注.15 min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遵医嘱再次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静脉注射,40 min后患者安静入睡,2 h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减轻.4 h后皮疹消失.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ls)已经成为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甾体类(依西美坦)和非甾体类(阿那曲唑、来曲唑)3种AIs不同顺序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方法:回顾分析既往曾经先后用过甾体类和非甾体类AIs,且能够评价疗效和记录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或)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failure,TTF)的8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全部患者都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的结果,主要观察终点为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结果:80例患者中,非甾体类阿那曲唑一线解救的CBR是62.5%(15/24)、来曲唑是71.1%(32/45)、甾体类依西美坦为81.8%(9/11).一线甾体类治疗失败后换用非甾体类的CBR为36.4%(4/11),而一线非甾体类治疗失败后,换用甾体类CBR为24.6%(14/57),一线非甾体类失败后,换用另一种非甾体类的CBR为16.7%(2/12).结论:一种AIs失败后换用另一种AIs仍有获益.总体而言,用药越晚,疗效越差,所以尽早选用疗效相对较高的药物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幼稚和记忆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307医院40例接受放疗的NSCLC首诊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幼稚CD4+T细胞、记忆CD4+T细胞、幼稚CD8+T细胞、记忆CD8+T细胞,与14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NSCLC患者幼稚CD4+T细胞下降(P=0.031),记忆CD4+T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升高(P=0.014、0.005)。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吸烟患者幼稚CD4+T细胞较低(P=0.043),记忆CD4+T细胞较高(P=0.024)。与ECOG评分1~2分者相比,0分者幼稚CD8+T细胞较低(P=0.017),记忆CD8+T细胞较高(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幼稚CD4+T细胞较高组放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更长(17个月vs. 9个月,P=0.044)、记忆CD4+T细胞较高组放疗后mPFS可能更短(9个月 vs. 15个月,P=0.06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幼稚CD4+T细胞与患者放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独立相关(P=0.009)。  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幼稚T细胞储备下降,记忆T细胞上升。幼稚CD4+T细胞较高可能预示放疗后PFS更长。   相似文献   
49.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致晕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留置导管拔除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报道较少.2008年12月22日我科1例患者在拔除导管即刻出现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经积极救治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50.
评价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G-CSF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动员方案为在常规联合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提高环磷酰胺剂量2-4倍,化疗后当外周血WBC降至1.0×10 9/L以下时给予G-CSF,150微克/次,2次/日.在WBC恢复升高至5.0×10 9/L以上时,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共有10例乳癌患者完成了上述方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WBC降低的中位最低值为0.8(0.4-1.0)×10 9/L,造血干细胞的中位采集次数为2(2-3)次;采集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6.43(1.99-18.75)×10 6/kg.结论提示,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G-CSF是乳癌患者理想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