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药材牛黄的X衍射全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X衍射全谱分析方法,对中药材牛黄等8个样品进行了衍射分析研究,获得了牛黄、人工牛黄、管黄、人胆结石、猪胆结石不同拓扑特征的衍射图和特征标记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计算得到特征标记峰d值的误差分布曲线,并由此成功地识别了由厂家提供的牛黄与人工牛黄3个样品。表明X衍射全谱分析方法可用于传统中药材鉴定,为中药形态与显微组织鉴定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2.
翼核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西产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根中分得三个蒽醌成分和两个萘醌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素(2)、1,2,4,8-四羟基-3-甲基蒽醌(3)、翼核果醌-I(ventiloquinone-I,4)和一个新的萘醌化合物,命名为翼核果素(ventilagolin,5)。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pIRES2-MLAA34-EGFP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原核诱导表达。方法用RT-PCR的方法从U937细胞中提取 MLAA-34基因,利用酶切 T4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 MLAA-34目的基因克隆至pIRES2-EGFP表达载体中,经PCR 酶切等技术对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IRES2-MLAA34-EGFP进行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扩增出MLAA-34全长基因1014 bp,构建了pIRES2-MLAA34-EG-FP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合。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2-MLAA34-EGFP重组质粒,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单一化学成分→复杂成分体系"的量值传递技术路线,完成了大黄、大黄95%乙醇提取物、大黄水提取物中大黄素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使用大黄素国家一级纯度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协作标定法,确定了不同基质中大黄素成分的标准值;建立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并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获得不确定度值。完成大黄、大黄95%乙醇提取物、大黄水提取物中大黄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其大黄素成分分别为0.40%±0.03%,1.15%±0.18%,0.16%±0.08%(k=2,P=0.95)。建立的量值传递技术路线成功解决了中药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量值溯源的技术难题,研制的标准物质属国家级计量有证标准物质,为大黄中药材及其提取物中大黄素的定量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物质、物质标准、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受伤原因,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明确ANFH的诊断.内固定方式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加或不加抗旋转螺钉).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发生ANFH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13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3.17±12.34)岁,平均随访时间(25.08±16.17)个月.ASA分级包括Ⅰ级21例,Ⅱ级55例和Ⅲ级37例.受伤原因包括低能量创伤76例及高能量创伤37例.骨折侧别包括左侧61例,右侧52例.骨折线部位包括头下型37例,经颈型74例及基底型2例.Garden分型包括Ⅰ型3例,Ⅱ型46例,Ⅲ型39例及Ⅳ型25例.Pauwels分型包括Ⅰ型21例,Ⅱ型55例及Ⅲ型3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3.88±3.66) d,采用闭合及切开复位的患者分别有108例及5例,内固定采用CCS的患者63例,DHS的患者50例.骨折复位质量包括A级91例,B级18例,C级4例.术后共发生ANFH 18例,发生率为15.93%(18/11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0.19, P < 0.01),Garden分型(OR=0.13, P < 0.01),Pauwels分型(OR=0.12, P = 0.02),内固定方式(OR=3.29, P = 0.04)及骨折复位质量(OR=0.33, P < 0.01)等5种因素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 将这5种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4.11, P = 0.03)与Garden分型(OR=4.85, P = 0.04)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受伤原因,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会增加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ANFH的风险,其中受伤原因和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6.
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重建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34例,其中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节神经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在颈椎CT或MRI横断面图像矢状轴上从后至前分为Ⅰ~Ⅴ区,神经轴上从内至外分为A~D区.肿瘤累及Ⅰ、Ⅱ、Ⅲ区者选择后路手术,累及Ⅳ、Ⅴ区患者选择前路手术,累及A区者选择后路手术,B、C区可以选择后路、前路或侧方入路,D区选择前路或侧方入路,根据肿瘤所累及的区域整合出最终的手术方式。回顾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结果:行单纯后路手术20例,单纯前路手术6例,外侧入路手术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7例。所有病例均彻底切除肿瘤,其中10例术中切断载瘤神经,2例结扎单侧椎动脉。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良性肿瘤复发1例,恶性肿瘤均复发。23例行内固定,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发生;10例后路手术未行内固定者5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1例出现侧后凸畸形。结论:对颈椎哑铃形肿瘤进行分区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彻底切除可明显降低良性肿瘤的复发率;肿瘤切除导致脊柱稳定性破坏时需重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7.
构建护理专业化质量管理体系,是契合新时代护理发展需求的新型实践,也是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形势,以呼吸专科为例,初步构想护理专业化质量管理体系在呼吸专科领域的建设策略,旨在为广大护理实践者及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丹参中药材粉末衍射鉴定分析技术与丹参酮Ⅱ_A成分的衍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获取9个不同产地或来源的丹参样品及1个丹参对照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通过对丹参酮ⅡA对照品的单一成分的衍射Fourier图谱获取其特征标记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10个样品中的丹参酮Ⅱ_A成分含量值;分析计算丹参中药材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中的衍射特征峰强度与丹参酮ⅡA含量关系.结果:粉末X射线衍射不仅可以给出反映中药材粉末的Fourier指纹图谱,并可实现对中药材中千分之一以上化学成分的定量含量检测.结论: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分析方法,可用于丹参中药材的粉末X射线衍射鉴定及丹参酮Ⅱ_A的定量成分检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利培酮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培酮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培酮的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比对。结果 大鼠经口给予利培酮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后,血液中利培酮ρmax分别为(2.93±1.37),(2.24±1.04) 和(2.02±1.52) mg·L-1,晶型I的测定值最大;tmax分别为(1.17±0.80),(1.83±1.18) 和(4.33±2.05) h,达峰时间相差3 h以上;AUC0→t分别为(5.81±2.10),(5.22±1.78) 和(6.15±4.25) mg·h·L-1,最大差距约18%;t1/2分别为(0.71±0.11),(0.76±0.21) 和(1.20±0.78) h。结论 大鼠口服不同晶型利培酮后血药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晶型Ⅰ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最短,峰浓度最高;晶型Ⅲ达峰缓慢,但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0.
李永亮  杨世颖  胡堃  吕扬 《骨科》2015,34(6):785-790
目的 系统研究吲哚美辛溶剂合物的多晶型现象,为该药可能存在的溶剂合物晶型杂质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改变重结晶溶剂种类、数量、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发现并制备获得9种吲哚美辛溶剂合物晶型和4种非溶剂合物晶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红外光谱法(IR)对溶剂合物晶型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实验探索溶剂合物晶型的稳定性及晶型转变规律。结果 制备获得9种溶剂合物晶型中的2种为首次发现新晶型物质状态;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吲哚美辛9种溶剂合物晶型均含有不同种类或数量的结晶溶剂,DSC、TG、PXRD、IR图谱间存在显著差异,9种溶剂合物中均属亚稳定晶型,溶剂合物晶型均向非药用晶型转变。结论 阐明吲哚美辛9种溶剂合物晶型的物质组成、热力学稳定性质、晶型转变规律等,建立晶型物质的有效定性或定量分析 方法 ,利用相关技术提供了表征吲哚美辛溶剂合物晶型物质的标准图谱和数据,为吲哚美辛药品中有效控制其各种溶剂合物晶型成分鉴别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