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背景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罕见的源自皮肤真皮层的低分化间质肿瘤,向周围组织呈侵袭性生长,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胸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薄,扩大切除肿瘤时易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损。本文总结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扩大切除及修复重建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17例患者分为初发组(8例)和复发组(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于距肿瘤边缘3 cm处行扩大切除,肿瘤与胸壁骨性结构垂直距离小于3 cm者,予以切除病变投射区域胸骨骨质或截除肋骨、肋软骨,分别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涤纶补片联合局部皮瓣修复骨质缺损及重建局部结构。术后平均随访43.4个月。 结果 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0例(70.6%)需重建覆盖骨质缺损区,术后肌瓣、皮瓣及皮片均存活。失访2例;复发1例(5.9%)。15例均未无远处转移,无死亡。 结论 在水平及垂直层面行手术扩大切除,并根据缺损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进行修复,是外科治疗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并发症发生串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瘢痕性秃发患者57例,男25例,女32例;年龄5~55岁。致伤原因:烧伤33例,创伤14例,头部手术后残留瘢痕性秃发8例,其它原因2例。病程6个月~15年。共安置扩张器89枚,回顾分析时按年龄分组,进行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并发症发牛情况及预防处理方法的对比。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81枚扩张器置入区创面愈合好,头发生长良好,8枚扩张器置入区发生并发症,其中扩张器外露、感染各2例,血肿、扩张器破裂、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和内置注射壶区瘢痕皮肤坏死各1例。5~1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同时置入2枚扩张器较1枚扩张器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其他年龄组及不同扩张器种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头皮扩张术治疗搬痕性秃发的并发症是能有效预防的,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会阴部Paget’s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9月,对20例会阴部Paget’s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病程1~9年,平均4.7年。单纯累及阴囊14例,阴囊及阴茎同时受累5例,阴囊、阴茎及下腹部受累1例。15例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Paget’s病,均未发现转移。结果19例患者术后伤口I期愈合;1例植皮区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2~5年,阴囊及阴茎外形满意。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1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好转。2例于术后6个月因阴茎腹侧瘢痕挛缩致勃起时出现下弯畸形,经局麻下皮瓣移位调整后好转;余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正常。结论会阴部经久不愈的湿疹样病损应高度怀疑Paget’s病,尽早行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广泛彻底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切除后创面应尽量采用阴囊皮瓣修复,也可联合阴茎及下腹皮瓣移位或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同时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5.
头皮恶性肿瘤外科切除后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法修复与重建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 1995 年1 月-2004 年9月,对70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0~85岁,平均50.3岁.病程2周~3年,平均 3.5 个月.基底细胞癌 31 例,鳞状细胞癌24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2例,血管肉瘤 1 例.病变范围 1.0 cm×0.5 cm~10.0 cm×8.0 cm.根治性切除肿瘤后缺损3 cm×3 cm~12 cm × 11 cm,采用中厚皮片移植 51 例,邻近头皮瓣移位12例,颈肩随意皮瓣移位2例,斜方肌肌皮瓣移位3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切取范围 5 cm×4 cm~18 cm × 12 cm. 结果 67 例皮片及皮瓣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坏死,经过换药后Ⅱ期愈合;1 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染,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55例患者获随访 1~5年,5例复发.植皮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和纤维肉瘤患者各1例,分别于术后1年及2年半复发,均再次行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刨面;皮瓣移位患者中血管肉瘤患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各1例于术后6个月及3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 例纤维肉瘤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余患者均存活良好. 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广泛彻底切除并进行合理的创面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睑缘切口入路方式来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患者共28例(32只眼),其中提上睑肌前徙6例、提上睑肌缩短12例、CFS8例、上睑提肌缩短联合CFS2例。术前术后评估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眼睑外形满意度、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眼睑闭合不全、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6月,术后满意率高(96.43%);所有患者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眼睑外形满意度及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高;未出现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等并发症。结论:通过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术后消肿快、瘢痕不明显恢复后上睑自然美观等优点,较传统切口入路方式有更高的满意率,更具有美容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上睑下垂矫正术的一种补充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卿勇  岑瑛  许学文  王怀胜 《华西医学》2009,(5):1083-1085
目的:回顾性分析臀会阴及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对8例臀会阴及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男4例,女4例,年龄4~48岁,平均26岁,病程1天~1月,平均2周。皮肤撕脱达体表总面积8%~20%。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坠伤1例。其中7例成人均上翻身床治疗,1例小孩床上自行翻身,6例由于创面距肛门较近或脊髓损伤不能控制大便而行结肠造瘘,通过造瘘口排便,创面愈合3月后行造瘘还纳术。所有患者均通过积极创面处理、肉芽新鲜后行刃厚植皮术而痊愈。结果:8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综合治疗后伤口均愈合,随访6月后皮肤愈合良好。6例行结肠造瘘的患者中3例因骨盆骨折稳定于出院后3月左右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恢复肛门排便,3例伴有脊髓损伤患者而不能自行控制排便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行结肠造瘘还纳术。结论:臀会阴及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通过上翻身床,必要时行结肠造瘘,积极的创面处理及对症支持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整形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8例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患者采用改良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随访6个月的疗效。结果应用本方法手术治疗外伤性重度复杂性鞍鼻8例,外观明显改善,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假体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设计合理,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矫正效果确切,适合于矫正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皮下蒂旋转瘢痕瓣修复颈部带状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收治15例烧伤及烫伤后颈部带状瘢痕挛缩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7~35岁,平均17.3岁。瘢痕形成时间1~8年,平均3年。瘢痕部位:左侧颈部6例,右侧颈部8例,颏颈角区1例。瘢痕挛缩程度按黎鳌烧伤治疗学的分类标准:Ⅰ度12例,Ⅱ度3例。瘢痕范围8cm×5cm~25cm×12cm。采用大小为7cm×5cm~15cm×10cm的皮下蒂旋转瘢痕瓣修复瘢痕松解后创面,其中3例Ⅱ度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同时于瘢痕瓣下方颈根部以大小为7cm×4cm~12cm×7cm腹部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周2例瘢痕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并有轻度增生性瘢痕形成;其余瘢痕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瘢痕松解彻底,颌颈角及颏颈角恢复正常,瘢痕瓣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无再次挛缩发生。末次随访时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皮下蒂旋转瘢痕瓣可有效修复颈部带状瘢痕挛缩,能充分利用侧方多余瘢痕修复纵向瘢痕挛缩所致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值与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p53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经病理检测p53的表达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CE?MRI扫描,图像后处理获得肿瘤部位ROI的DCE?MRI定量参数值,分析DCE?MRI各定量参数与直肠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