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8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31.
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7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猪尾导管碎栓、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时间为5~18天,平均(9.4±5.3)天.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16例,部分溶解1例;下肢DVT完全溶解14例,部分溶解3例.溶栓治疗结束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14例,永久性留置3例.血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2~18个月,无PE及下肢DVT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A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2.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20例左IVCS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全部经颈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52例患者施行腔静脉滤器置入、65例行左髂总静脉成形术.结果 120例包括左髂总静脉闭塞或重度狭窄伴髂股静脉血栓68例,左髂总静脉闭塞或狭窄伴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32例及左髂总静脉轻度狭窄(<60%)伴髂股静脉血栓或下腔静脉血栓20例.血栓完全溶解98例,部分溶解22例.55例随访2~24个月,血栓复发2例,髂静脉支架闭塞2例.结论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左IVCS伴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3.
保持脑功能在人的一生中都处于健康活跃状态,是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目标。研究表明,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保持脑的健康和活力。最近研究发现运动能延缓阿尔采默病发病,并且能减少一般性痴呆发病率[1]。动物模型研究也显示,规律性运动和丰富多  相似文献   
834.
目的 研究氦氮氧三元气潜水对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方法 8只家兔在高压动物舱中模拟潜水,逐渐加压至100m深度再减压返回海平面过程中,分别在加压前(0m),最大深度100m,减压过程中的30、20、10m和出舱后(0m)测试家兔的心电图。 结果 各阶段的心率与0m加压前的心率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在潜水过程中,有4只家兔分别出现过窦性心律不齐,但回到常压后恢复正常。另外,在减压到20m和10m深度时,PR间期较潜水前有明显延长,且 20m时的R波波幅和10m时的P波波幅均减小,但回到常压后各指标均恢复正常。 结论 在高压动物舱内的氦氮氧三元气潜水对心电图有可逆性影响,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心脏活动。本研究表明了氦氮氧三元气潜水是相对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5.
脑室持续外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对8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应用尿激酶行脑室持续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合内科学常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3例瞳孔大小不等,3例伴抽搐发作,6例入院时血压明显升高,其中5例为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一般情况见表1。表1 8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出血病因出血部位Craeb[1]评分女49高血压病Ⅳ、Ⅲ、双侧侧脑室11左侧基底节1.5cm×2.81cm×2cm女57高血压病Ⅳ、Ⅲ、右侧侧脑室10右侧基底节区5.3cm×6cm×4…  相似文献   
836.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成骨作用。 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腰椎后路L4/5椎间盘摘除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骨组在椎间隙植入自体髂骨,异种骨组在椎间隙植入异体脱钙小牛骨,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隙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8,16周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椎体间植骨愈合及塑形情况;留取骨痂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椎间植骨愈合程度;于16周对脊柱融合部位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植入16周时,自体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异种骨组椎间隙形成不完全骨性融合,软骨组织大部分分化为骨组织,但中间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人工骨基本吸收、骨化,仅有少部分残留;自体骨组、组织工程骨组失效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异种骨组(P < 0.05)。提示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3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称为"TTP五联征" TTP是一种致死的微血管血栓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微血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10~40岁,最多在30岁,女多于男,起病常较急.应用血浆置换(PE)治疗后, TTP病死率可从80%~90%降至25%左右,但PE虽然解决了有害及有益物质的问题,却未解决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问题.本院采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TTP, 动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变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8.
背景:镓是一种人体内非必需微量元素.体内实验已证实,镓可直接抑制骨溶解,阻止骨钙释放,增加骨中钙含量,作为一种新的治疗代谢性骨病的药物,其抗骨转化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硝酸镓对骨质疏松大鼠胶原和骨钙蛋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显露双侧卵巢后缝合关闭腹腔;骨质疏松组(n=70),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两组各随机取8只采集血、骨标本观察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情况.造模后骨质疏松组(n=62)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骨质疏松对照组(n=16)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次/周;低剂量镓盐组(n=16)腹腔注射硝酸镓,3次/周;高剂量镓盐组(n=15)按2 mg/kg腹腔注射硝酸镓,3次/周;雌激素组(n=15)腹腔注射雌二醇,3次/周.治疗12周后,检测骨标本中骨胶原、骨钙蛋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对照组胶原含量降低(P<0.05),氨基己糖和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硫酸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镓盐及雌激素治疗后,胶原含量升高(P<0.05),氨基己糖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高剂量镓盐组较低剂量镓盐组效果明显(P<0.05),与雌激素组效果相当(P>0.05).证实硝酸镓通过提高胶原含量,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改善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状态,2 mg/kg硝酸镓可取得类似雌激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9.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l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分别测定骨骼肌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ATP合成酶活性、骨骼肌H_2O_2生成量,并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l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20分钟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l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其中E30、E60、E9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增高32.8%、107.6%、63.8%及44.8%;(2)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_2O_2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E3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升高22.1%、26.7%、37.6%、33.7%;(3)E30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整个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irol mRNA表达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可能利于促进线粒体呼吸和ATP合成,以应对细胞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840.
目的观察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海马和前额皮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24 h、48 h和72 h实验组,每组再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C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Trizol一步法提取海马和前额皮层总RNA,用SYBRA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测定NMDAR的3个亚单位,即NR1、NR2A和NR2B mRNA水平。结果(1)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NR1 mRNA表达水平在24 h和48 h SD后均有降低的趋势,72 h SD后下降65.7%(P0.05);NR2AmRNA水平在48 h SD后有降低的趋势,72 h SD后下降53.0%(P0.05);在24 h、48 h和72 h SD后,海马NR2B 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2)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大鼠前额皮层NR1和NR2A mRNA水平在48 h和72 h SD后都表现出降低趋势,其中NR2A mRNA在72 h SD后下降60.3%(P0.05);在24 h、48 h和72 hSD后,前额皮层NR2B mRNA水平都未发生改变。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NR1及NR2A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