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研究生《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方法]基于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网站平台、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系列改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优质课程建设的具体模式与实施方法。[结果]《中药化学专论》课程以对本科阶段《中药化学》课程知识的归纳和提升为基础,重点讲授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新技术,借助课程网站平台,融合线下实验操作、线上虚拟仿真,以翻转课堂式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汇报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从而有效拓展了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生对课题方案的设计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乃至PPT的制作能力也得以大大提升,为后续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和课题实验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结论]《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和讲授模式,全方位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中药学研究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大鼠灌服柴胡水提液后血浆中柴胡皂苷d的方法。方法:大鼠灌服柴胡水提液后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取血,血浆经Waters 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纯化,洗脱液用氮气吹扫至干,流动相溶解后进样;用YMC-Pack ODS C18色谱柱以及乙腈-水为流动相的色谱体系检测其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柴胡皂苷d在1.28~81.6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 8),定量下限为1.28μg·mL-1。相对回收率为94.6%~102.8%,日间、日内RSD均小于8%。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柴胡皂苷d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指纹图谱全貌并同时测定不同种植地区、不同采摘批次丹参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含量,研究新的丹参质量控制指标。方法:本文针对不同批次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DAD),以乙腈-水(含0.026%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24℃。结果:10个批次丹参提取液中,原儿茶醛浓度在0.375~6μg.mL-1,丹酚酸B浓度在65~390μg.mL-1,隐丹参酮浓度在2.2~22μg.mL-1,丹参酮IIA浓度在2.5~2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原儿茶醛的含量为0.00124%~0.00205%,丹酚酸B的含量为7.26%~9.94%,隐丹参酮的含量为0.190%~0.568%,丹参酮IIA含量为0.512%~1.252%。结论:应用HPLC-DAD法同时对丹参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同时将它们作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DESI这一常压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综述其在药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方法 归纳分析了自该技术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结论 DESI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对普通表面上的物质直接进行检测,所分析样品基本不需要前处理,因而操作简便、快速,能反映样品存在的真实信息。目前已在药物的检测和高通量分析、生产监测、体内代谢以及化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的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制。方法:利用MTT试验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后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Papp皆<1.0×10-6cm·s-1,吸收转运Papp与难吸收药物阿替洛尔接近,其口服在体内的吸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葛根素>川芎嗪>黄芪甲苷。皂苷与黄酮配伍后,黄芪甲苷吸收转运Papp明显提高,促进吸收方向转运;黄酮、皂苷和生物碱的相互配伍对黄芪甲苷的外排作用明显,对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影响不明显。各有效部位代表成分的双向转运程度差异较大,Papp(B→A)明显大于Papp(A→B),提示这3个有效部位代表成分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从BL侧到AP侧的外流转运较占优势。结论: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可能为吸收不良的化合物,在其转运途径中可能受到了小肠顶侧膜的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桂花和桂花叶挥发油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光照、不同的温度、pH条件以及金属离子、超声波对桂花和桂花叶挥发油在紫外光区特定波长处吸光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温度、光照、PH对桂花和桂花叶挥发油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在低温(4℃)、室温(20℃)下较为稳定,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酸性条件下两种挥发油均会产生白色沉淀;另外,金属离子中的Cu2+和超声波对挥发油的稳定性影响明显。结论:为保证桂花和桂花叶挥发油的稳定性,应低温存放,同时避免与酸剂、金属离子Cu2+接触以及超声波处理。  相似文献   
17.
陈裕琳  万海同  周惠芬  虞立  何昱  李畅  程兰  杨洁红 《中草药》2018,49(16):3875-3881
目的探究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的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红注射液2 m L/kg)以及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剂量配伍9组。大鼠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使大鼠大脑皮层GRP-78 m RNA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CHOP、TNF-a、IL-6 m 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9组中第4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2.5 mg/kg、丹酚酸B 16mg/kg、HYSA 8 mg/kg)、第6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10 mg/kg、丹酚酸B 8 mg/kg、HYSA 4 mg/k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各配伍组方均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等方面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三种有效成分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mg/kg,地高辛组)、次乌头碱组(2.07mg/kg)、次乌头碱(2.07mg/kg)+甘草苷(20mg/kg)+甘草次酸(25mg/kg)配伍组(三药合用组),每组8只,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1周。干预结束6h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室间隔的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腹主动脉取血后,取心、肾称重。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变化;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BUN、SCr含量变化;HE染色评估心脏病理损伤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情况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药合用组超声心动图指标IVSd、LVPWd、LVMass、FS、EF降低(P0.01,P0.05),BUN、SCr、AngⅡ浓度以及单侧肾比重降低(P0.01,P0.05),心、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与次乌头碱组比较,三药合用组FS、EF、BUN、SCr、AngⅡ浓度降低(P0.05),心、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改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肾脏损伤,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功能障碍以及肾功能损伤有拮抗作用,三药合用的保护作用显著强于次乌头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同时定量雷公藤药材中6种有效成分的方法,以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总三萜3个有效部位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磷酸(0.1%)-三乙胺(0.2%)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0-65min为225nm;65min后转换为210nm;流速0.75mL/min,运行时间80min,测定11个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②分别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为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及总三萜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的含量差异悬殊,如雷公藤晋碱的含量相差291.6倍,总二萜内酯类高低含量之间相差34.7倍。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雷公藤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的药材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对雷公藤实施多指标的含量控制是保证其临床药用安全可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卒中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出血性卒中的病机与毒损脑络、髓虚毒损及瘀血停留、水瘀互结等有关,临床常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腑、破血化瘀、填精补髓等方法治疗。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凋亡等不同途径来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及神经功能发挥脑保护作用。笔者总结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卒中相关研究内容,为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