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百会、听宫、听会、翳风和中渚为主穴,肾虚型配肾俞和命门;肝胆火旺型配太冲和丘墟;外感风热型配外关和合谷,治疗了3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6个疗程后痊愈9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法研究251例稳定型心绞痛的25个常见症状的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 方法:收集2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 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把25个常见症状聚成4类,专家辨证第1类为心气亏虚证,第2类为脾气虚弱证,第3类为气阴两虚证,第4类为痰瘀互阻证,其中心气亏虚证和痰瘀互阻证关系最为密切。应用对应分析法发现气虚和血瘀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痰浊和热蕴以及气虚和阴虚。 结论:气虚血瘀是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证候要素组合为气虚+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心气虚+痰浊+血瘀。同时还提示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是进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069例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分青年组(8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987例,年龄〉45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和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比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人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和冠心病家族史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冠脉造影检查,左主干、回旋支和多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冠心病组中气滞、痰浊的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而中老年组的寒凝、阳虚、阴虚和肾虚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和冠脉病变有自身的特点而区别于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活血化瘀对其干预的影响,提示人们对中医药抑制冠心病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的认识,探讨冠心病的一种新的可能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不同地域疾病的特点,以血瘀证为切入点,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北京、云南、福建三地三级甲等医院血瘀证患者586例,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地域血瘀证理化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方面,云南患者与北京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北京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北京患者的血压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全血高切、低切粘度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纤维蛋白原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方面,三地无差异,红细胞压积方面,云南与其他两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在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及血浆粘度方面,北京与其他两地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地域患者的客观检查指标有差异。有利于根据不同地域患者的特点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测疾病的演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16.
假性球麻痹,亦称假性延髓麻痹,常见于反复发作且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的脑卒中患者。临床上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为主症,患者轻者进食呛咳,重者吞咽困难,易致吸入性肺炎、窒息及衰竭死亡。西医对其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师菡  王阶  李霁  何庆勇  顾焕 《新中医》2007,39(11):14-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征的病例进行研究,客观检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H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并运用SPSS10.0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主要分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6个证型;常见中医证型体现了该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HDL-C、胰岛素抵抗及hs-CRP及TNF-α在中医各证型中程度不同,提示可将它们作为MS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对1 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方法:在五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结果:运用聚类的方法把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聚成6类,经中医专家辨证第1类心肾阴阳俱虚、第2类气虚血瘀、第3类肝气郁结、第4类脾气虚弱、第5类痰瘀互阻、第6类气虚。应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血瘀和痰浊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依次为气虚和血瘀,气虚和痰浊,气虚和肝虚,气虚和阴虚等关系较紧密。从图表可知气虚、血瘀和痰浊位于所有症状和证候的中心,初步推断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此外再兼加阴虚、肝虚可以覆盖85%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1069例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组合及演变规律,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的方法,收集了1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其四诊信息,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组合及随冠心病发生发展不同病程(0-2年;2-5年;5-10年;10年以上)阶段的演变规律。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35.73%)、肾虚(占29.75%)、肝虚证(占12.44%)最为常见。虚证组合以两证组合最为常见(占37.89%),多为心、肾虚并见。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病程阶段,心虚证(均>25%)、肝虚证(均>25%)、肾虚证(均>10%)出现频率始终最高。肾虚证所占的比例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肾,与肝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病程阶段病变脏腑侧重不同,肾虚的程度可能与冠心病的病程病情呈正相关,并提出治疗冠心病的心肾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20.
何庆勇  张吉 《中国针灸》2007,27(4):311-312
笔者有幸于2003-2006年期间跟随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吉教授,临床运用督脉三段合刺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6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3例患者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平均6.1年。查:类风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