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9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医药卫生   879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人早孕母胎界面SOCS1、SOCS2、SOCS3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uppressors of cytoldne signaling,SOCS)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以揭示SOCS在母胎界面生理性调节作用。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早孕绒毛组织、蜕膜组织及原代培养早孕滋养细胞、蜕膜基质细胞SOCS1、SOCS2、SOCS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早孕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SOCS1、SOCS2、SOCS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定位SOCS1、SOCS2、SOCS3在早孕绒毛组织、蜕膜组织表达;ELISA检测滋养细胞、蜕膜基质细胞分泌IL-10、IFN-γ。结果:正常母胎界面见SOCS1、SOCS2、SOCS3基因表达,其中SOCS3绒毛/蜕膜阳性率73.7%/71.1%;SOCS2绒毛/蜕膜阳性率50.0%/39.5%,SOCS1最少,绒毛/蜕膜阳性率34.2%/31.6%;SOCS1、SOCS2、SOCS3蛋白表达与转录水平基本一致;正常母胎界面SOCS1、SOCS2、SOCS3表达主要定位于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间质;体外无血清培养滋养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SOCS2、SOCS3低表达,SOCS1未见表达,其分泌的IL-10随时间而增高(P〈0.05)。结论:正常早孕母胎界面表达SOCS1、SOCS2、SOCS3,无刺激条件下滋养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低表达SOCS2、SOCS3,SOCS在正常妊娠Th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斑块内FIZZ1表达情况,RT-PCR检测斑块内FIZZ1mRNA表达。结果:ApoE基因敲除鼠高脂饲养24周后,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斑块体积较大,免疫组化及其RT-PCR可见FIZZ1及其mRNA在粥样硬化斑块内明显表达,同龄野生型C57BL/6J鼠血管壁内未见FIZZ1及其mRNA表达。结论:FIZZ1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  相似文献   
113.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活检样品的研究是1963年Burnham首先报导的,作者发现红斑狼疮患者(DLE、SLE)皮损部位的真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的沉积。Cormane相继证明SLE患者临床表现正常皮肤的上述部位也有这种免疫沉积物。此后Gilliam发现在NZB/NZWF_1小鼠的皮肤基底膜部位有同样的免疫沉积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超声图像的分形特征评估妊娠期胎盘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仪器得到孕妇妊娠期的胎盘B型超声图像然后根据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形处理。提取出用以胎盘分级的分形特征参数,并结合临床医学专家的判断,利用模糊分类法,建立起胎盘功能的自动分级规则,通过106例胎盘图像的分析。结果表明:胎盘B型超声图像的分形特征可以有效地表征胎盘的功能状况,从而使胎盘功能的无损自动分级成为可能,因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儿科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目前儿科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59株。使用E试验法检测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4种基因型。结果 本研究59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9株金属酶耐药表型结果阳性,占49.2%。39株金属酶基因型阳性,占66.1%,其中扩增出IMP型阳性35株,占89.7%,VIM型阳性4株,占10.3%。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金属酶不敏感率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金属酶菌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90均达到256μg/ml,MIC90均大于256μg/ml,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结论 从本研究分离的菌株显示儿科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率高于成人报道,产金属酶是儿科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以产IMP型金属酶为主,少部分产VIM型金属酶。产金属酶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比非产金属酶菌株更严重,尤其对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高。E试验法易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初步筛选,但不能单独作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的确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血浆瘦素与抵抗素、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的关系。方法:对4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37例糖耐量正常者,测定空腹血浆瘦素、胰岛素、血糖、血脂及抵抗素浓度。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胰岛素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23,0.534,0.516,0.302,0.354,均P<0.01),IAI与瘦素呈显著负相关(r=-0.373,P<0.01),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与瘦素无明显相关。瘦素与抵抗素无相关性(r=0.101,P>0.05)结论:空腹血浆瘦素水平与肥胖程度、胰岛素抵抗呈显著正相关,与抵抗素无关。瘦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7.
以人应激和分子伴侣蛋白(STCH)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高严格条件下筛选人脑cDNA文库。在SD/-4培养基上共获得156个阳性克隆,将酵母菌扩增后抽提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序列分析,并经过回复杂交验证,潜在的与STCH相互作用的蛋白有:VDAC、MBP2、ZNF251、RanBP9、Phosophate glycolase、β-tubulin、up1、up2和WW adaptor蛋白。基于各候选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选择RanBP9作进一步验证实验。经体外GST-Pulldown和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RanBP9和STCH能够相互作用,明确RanBP9的羧基端为相互作用的最小功能域。此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揭示STCH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获得特异性抗T细胞的单抗,本室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一组主要和T细胞反应的单抗,命名为SMU1、SMU2、SMU3。本文报道了3株单抗的产生及初步鉴定结果。 本室利用IF及APAAP技术对3株单抗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稳定护士队伍提供参考。 方法依托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选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36家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进行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士薪酬满意度为43.6%。医院所在地区、医院类型、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聘用形式、行政职务和教学任务担任情况、工作负荷、休息室提供是否充足以及对子女从医态度等,是护士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总满意度较低。应从国家层面和医院层面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切实体现护士劳动价值,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某三级医院实行感染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在实行长效机制过程中建立全员参与感控组织和效果评价追踪体系、开展分层级全员培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以长效机制前(2021年1月-2021年7月)感控质量结果为对照组,长效机制后(2021年8月-2022年1月)的感控质量结果为实验组,比较长效机制的应用效果。结果:实行长效机制后感控问题整改不合格率下降,全员的感控意识增强。发热门诊职业防护合格率、多重耐药菌隔离消毒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等质量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实行医院感染防控长效工作机制,能够显著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