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和途径.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唑来膦酸进行处理,MTT、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的检测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唑来膦酸作用于MCF-7细胞后,MTT、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药物对细胞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作用时间为48h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使用唑来膦酸后,Bcl-2、Bcl-XL和Survivin 3个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未处理组(NM)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相较于未处理组,表达水平也有明显的升高,并都呈现剂量相关性.结论:唑来膦酸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RT-PCR法检测STMN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紫杉醇治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MN1 mRNA的表达,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通过随访STMN1 mRNA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TMN1 mRNA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21)。STMN1 mRN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0个月,而高表达者为8.0个月(P=0.037)。紫杉醇类化疗方案在STMN1 mRNA 高表达组中的疗效显著低于 STMN 1 mRNA 低表达组(P=0.028),而在无紫杉醇类化疗患者中,两组之间疗效评价差异没有显著性(P=0.912)。结论:STMN1 mR-N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STMN1 mRNA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有关。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提示STMN1 mRNA高表达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53.
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宏  王健生等 《陕西肿瘤医学》2000,8(4):218-219,225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带结肠盲管之直结肠端侧听合。结果:术后盆腔复发5例,发生率5.745,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3.45%,吻合口漏2例,发生率2.3%,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采用吻合器行带结肠盲管之直结肠端侧吻合低位保肛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PICU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7例患儿105例次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肺炎与肺不张主要原因有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气道严重炎性病变、气管异物、炎性息肉、气管食管瘘;其中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最为常见,共45例(42.9%).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合并气道解剖结构异常40例(88.9%),明显多于非先心病患儿(P<0.01);但非先心病患儿合并肺炎及气道严重炎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先心病患儿(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27.8%,革兰阴性致病菌居多.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气道内出血诊断和气道管理.纤支镜应用过程中,未见与纤支镜应用相关的死亡、大出血、气胸、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ICU开展纤支镜诊疗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一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恶性实体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hIL-11一级预防CIT,对照组患者应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CIT发生率、血小板(PLT)变化情况、化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PLT输注情况、rhIL-11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一级预防后,两组患者CIT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Ⅳ级CIT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14、20天,观察组患者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至化疗第20天,观察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输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hIL-11后,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停用rhIL-11。结论 应用rhIL-11...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热疗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及其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仪精确控制温度,对食管癌EC109细胞行37℃(对照),43℃,45℃,47℃热疗处理,四甲基偶氮唑蓝(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Western bol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食管癌细胞在37℃,43℃,45℃处理下,细胞生长抑制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并有显著性差异,43℃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三者差异显著。45℃和47℃生长抑制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总-caspase-3(pro-caspase-3)表达随温度升高而增多,而活性csapase-3(actived-caspase-3)在43℃表达最多。结论:热疗通过提高活性caspase-3表达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在43℃凋亡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盆腔肿块的种类、特征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间40例盆腔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卵巢肿瘤32例,占80%(良性肿瘤27例,占84.4%;恶性肿瘤4例,占12.5%;交界性瘤1例3.1%);慢性盆腔炎症性肿块5例,占总例数12.5%;其他3例,占总例数7.5%。结论:由本组案例见,盆腔肿块以卵巢肿瘤占大部分,且恶性肿瘤发生率高,提示盆腔肿块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可以及早诊断、治疗,改善预后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影响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乙肝免疫预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现场的599名1~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中感染HBV的儿童共有15例,感染率为2.50%.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母亲怀孕时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母亲HBsAg阳性者5.338,未接种乙肝疫苗者42.118,在家出生者12.239.结论 进一步降低上海市儿童HBV感染率,免疫预防的干预重点应为外来流动孕产妇和HBsAg阳性孕产妇,并应改进乡镇级医院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条件.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0年和2006年共计抽取1 904份接种人群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均保持较高水平。2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降幅为78.34%。儿童乙肝患者中84.35%(124/147)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3例接种乙肝疫苗但患病的儿童中,12例患儿的母亲或父亲HB-sAg阳性。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需加强母(父)婴阻断和家庭内传播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