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8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临床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门诊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非冠心病老人的常规心电图进行QTd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QTd均值为66.21±10.87ms;非冠心病组45.82±8.16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析认为,老年冠心病患者QTd异常增大可能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82.
为了探讨LRP15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关系,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AL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这些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LRP15基因在缓解与非缓解状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6%和16.7%,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38.1%和72.2%。LRP15基因的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之间无相关(P=0.0087)。结论:AL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不完全是导致LRP15基因表达沉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3.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I组 ,温血组 ,给予 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 ;II组 ,冷晶组 ,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 12h、术后 2 4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 ;温血组GOT、LDH、CK和CK 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78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MDS患者骨髓基质微环境功能的异常与其发病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拟探讨低危MD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采集低危MDS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进行免疫表型、成骨分化能力鉴定,检测其增殖能力及对体外造血的支持功能;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MSC中相关细胞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并与健康供者的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低危MDS患者的MSC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表达SH2(CD105),SH3(CD73),Thy—1(CD90),CD34及CD45均为阴性,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体外扩增能力与与健康供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外支持造血功能较后者显著减低(P〈0.05)。实时定量PT—PCR显示SDF—1在低危MDS患者MSC中显著高表达(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异常与低危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失常相关,这为MDS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85.
目的 通过门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伐昔洛韦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方法进而观察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4至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为50例.两组患儿均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症治疗,对照组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组加伐昔洛韦抗病毒.两组患儿均规律口服药物治疗5天,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例WB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敏-CRP升高,心肌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各项血液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5天后,治疗组WBC在正常范围,超敏-CRP和心肌酶水平明显降低至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伐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明显缩短其治愈时间,且服药方便,不良反应少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6.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是否参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发病尚不明确,该研究探讨广东汉族儿童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PN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汉族PNS患儿66例为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肾病组与对照组的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女性和男性,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按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和激素耐药组,亚组分析发现,在女性,激素敏感组GG基因型频率低于激素耐药组(17%vs 45%,P0.05),激素敏感组G等位基因频率亦低于激素耐药组(31%vs 61%,P0.05);在男性,激素敏感组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激素耐药组(36%vs 64%,P0.05)。结论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儿童PNS的发生无明确关联,但可能与PNS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儿童PNS激素耐药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87.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我院确诊并接受HSCT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的预后价值。结果:HSCT的患者中auto-HSCT 31例,allo-HSCT 22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1-174个月),auto-和allo-HSCT组各有1例植入失败,allo-HSCT组有4例在移植后1月内死亡。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3年总生存分别为42.3%(95%CI 24.1%-60.5%)和42.9%(95%CI 21.7%-64.1%)。两组分别有11例和3例死于疾病进展,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2.6%(95%CI 6.1%-39.0%)和48.7%(95%CI 26.8%-70.7%)。初诊时骨髓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根据PIT评分allo-HSCT患者中无或仅有1个危险因素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伴有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结论:复发难治患者自体移植后复发风险仍较高,allo-HSCT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高但有望获得长期生存,PIT评分系统有助于判断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HSCT的预后。  相似文献   
788.
目的:探讨ZO-1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中的临床意义,为MDS患者的预后评估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方法检测ZO-1基因在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normal control,NC)、MDS、AM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甲基化状态。运用亚硫酸氢盐侧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方法检测1例MDS系列标本ZO-1基因在其MDS-RA、MDS-RAEB、AML阶段的甲基化状态。结果:ZO-1基因在NC、MDS、AML患者标本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在NC组未发现甲基化阳性,在AM L组阳性率最高(65.0%)。MDS/AM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组髓系原始细胞比例更高(P=0.000)。1例MDS患者系列标本显示,随着疾病进展,在MDS-RA、MDS-RAEB、AML阶段中,甲基化位点阳性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在AML阶段阳性频率最高(64.65%)。结论: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发生于MDS/AML患者中,随着恶性克隆增生,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及甲基化位点阳性频率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MDS疾病进展,进一步提示ZO-1基因甲基化水平可成为监测MDS患者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8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Ang II)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及膜转位的影响。【方法】Ang II对GLUT1m RNA和GLUT1蛋白表达的检测将体外培养的足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低剂量组(Ang II 10-10mol/L)、中剂量组(Ang II 10-8 mol/L)及高剂量组(Ang II 10-6 mol/L),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GLUT1m RNA和GLUT1蛋白的表达;Ang II对GLUT1足细胞胞膜分布检测也将足细胞分为4组:C组、胰岛素(Ins)10-6 mol/L组、Ang II 10-6 mol/L+Ins10-6mol/L组及氯沙坦(LO)10-6 mol/L+Ang II 10-6 mol/L+Ins 10-6 mol/L组,Western blot检测GLUT1在胞膜的蛋白表达及间接免疫荧光观察GLUT1在胞膜的分布。【结果】m RNA与蛋白表达分组中,与对照组相比,Ang II低、中、高浓度3组GLUT1m RNA水平分别增加了5.89%、21.46%、30.95%(P皆<0.01),各组之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8.40%、11.79%、20.57%(P皆<0.01),各组之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ng II浓度与GLU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34,P<0.001)。足细胞胞膜分布检测中,与对照组相比,足细胞胞膜GLUT1蛋白表达Ins 10-6 mol/L组增加了16.33%(P<0.01)、Ang II 10-6 mol/L+Ins 10-6 mol/L组增加了3.27%(P>0.05),LO 10-6 mol/L+Ang II 10-6mol/L+Ins 10-6mol/L组增加了11.33%(P<0.01);免疫荧光显示Ins组GLUT1在胞膜上的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及Ang II+Ins组,而LO干预后,胞膜的荧光强度增加。【结论】Ang II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足细胞胞内GLUT1的表达及合成;Ang II能够阻碍胰岛素诱发的GLUT1向足细胞胞膜的膜转位,氯沙坦可部分阻断Ang II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0.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HSP患儿78例,选择其中58例重症HSP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13岁.对照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14岁.治疗组32例患儿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对照组26例患儿采用常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病情明显改善后改用相同剂量的泼尼松口服逐渐减量至停用.观察皮疹消退、腹痛缓解、消化道出血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观察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及皮肤紫癜复发情况.各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检测其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缓解、消化道出血消退、关节肿痛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HSP安全有效,是防止复发和减轻肾脏损害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