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于东红  王萍 《浙江肿瘤》1997,3(3):156-158
探讨细菌L型可能致癌的机理。方法: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6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进行细菌L型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79.7%,与慢性炎症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鼻咽癌组的PCNA,P21,P53表达却显著高于L型阴性组。  相似文献   
72.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PCNA,P^21,P^53表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可能的致癌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Hp-L型阳性和阴性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的PCNA、P21、P53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粘膜;Hp-L型阳性组的PCNA、P21、P53表达也明显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P<0·05)。表明Hp-L型感染与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Hp-L型感染时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结论:Hp-L型参与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L型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12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支进行细菌L型、EB病毒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EBV阳性和L型阴性、EBV阴性组织的P 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69.8%;EBV检出率为2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的P21、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炎组(P<O.005).L型阳性、EBV阳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也分别高于L型阴性、EBV阴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表明L型、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P21、P53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也有关.此外,L型和EBV感染与P21、P53的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L型和EBV参与了P21、P53基因突变,并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li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5.
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细胞壁缺陷型,即球形幽门螺杆菌,胃液、胆汁、溶菌酶、抗生素等均可使Hp发生细胞壁缺陷而转变成Hp-L。已知Hp—L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Hp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且与胃癌的发生相关。近年研究表明,在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和癌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在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致胃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共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Skp2 mRNA和蛋白在胃癌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肠腺化生(GIM)、胃不典型增生(GED)、胃癌(GCa)标本各40例,以4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作为对照。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Hp-L型在上述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并进一步检测Hp-L型阳性组织中Sk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BGC-823细胞中Skp2 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细菌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Hp-L型阳性组织中的Skp2mRNA和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按CAG、GIM、GED、GCa的顺序逐渐增加,但仅GCa组与CSG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p2在Hp-L型感染的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均明显升高,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病理标本中细菌L型的染色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血淤症(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次全国活血化淤学术会议)。本症为常见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本病有增多的趋势。以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不一,诊断有较大出入。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做了血液流变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正常对照组80人经临床查体为健康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9岁。 治疗组44人经临床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年龄25~48岁,平均34岁。采用上海  相似文献   
79.
探讨了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及慢生胃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36全吕,34例细胞不典型增生,42例慢性胃炎及15例正常组织进行Hp-L型检测。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胃炎的hp-L型检出率分别为80.6%,79.4%和73.8%,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0.
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伴有细胞外基质(extracclluar matrix,ECM)的降解[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是引起ECM降解的主要酶类之一,可降解基膜,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