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行MTX治疗的OCP患者5例(10眼),其中男2例,女3例。观察MTX治疗6个月、12个月OCP炎症的进展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OCP平均发病年龄51.8岁(38~66岁),开始免疫治疗年龄54.4岁(39~68岁)。MTX治疗6个月,OCP好转3例,OCP部分活跃1例,OCP活跃1例。MTX治疗12个月,OCP好转4例,OCP活跃1例。活跃患者OCP睑球粘连进展,在MTX治疗12个月后加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1人(1眼)在MTX治疗10个月时发生角膜病毒感染。另有2例应用MTX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随访期间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OCP患者,MTX耐受良好,早期应用有助于控制眼部病情。  相似文献   
22.
严重眼球破裂伤不仅可使视力下降或丧失,甚至因严重并发症而摘除眼球[1,2].自从眼科显微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开展以来,使过去无法拯救的眼球现在可以保留下来,并获得一定的视功能. 1 病例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8月至2000年12月到我院眼科急症就诊,诊断为严重眼外伤并接受二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而同一时期其他轻、中度眼外伤及未接受二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未在本研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16~62岁).眼球破裂伤5只眼,穿通伤5只眼,眼内异物5只眼(金属异物3只眼,玻璃异物1只眼,石块异物1只眼),贯通伤7只眼(按Kuhn[3]眼外伤分类).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一期至二期手术时间平均为20 d(13~28 d).平均随访6个月(3~24个月).  相似文献   
23.
维生素A严重缺乏引起的夜盲和角膜软化症有较多文献报道[1-2],但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底改变却少见.究其原因,首先,角膜病变的存在影响对眼底的仔细观察;其次,有些儿童患者不配合眼底检查;再次,有的眼科医师对此病不熟悉,多误诊为眼底白色斑点、眼底黄色斑点、玻璃膜疣或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近视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视度数在 - 1 .75D到 - 1 9D的 91眼的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及治疗情况 ,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 :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为 3.88% ,眼压升高多发生于术后 2月 ,男性多于女性。眼压升高时平均眼压 3.87± 0 .74k Pa,治疗后在 1 2 .2 3± 7.39d内眼压恢复正常。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为 1 .1 2± 0 .34( 0 .2~ 1 .5) ,剩余屈光度为 - 0 .61± 1 .1 0 ( - 3.50~ 1 .2 5) DS。眼压升高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平均眼压高 ,角膜较厚 ,角膜屈光力较平坦。结论 :定期术后随访可及时发现激素性高眼压 ,治疗后不影响视力预后。术前认真筛选可疑病人和修订激素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 PRK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汐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眼压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50D~12.00D近视眼321例,按预矫正等值球镜屈光度分为2组:1组为-1.50D~-6.00D183眼,2组-6.25D~-12.00D138眼,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1.6mo眼压眼压变化与角膜屈光度、厚度变化,年龄、基础眼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2组术后1、60mo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  相似文献   
2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463眼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后裸眼视方与术前相比,75.29%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0.86%,游离角膜瓣占0.43%,角膜瓣偏位占0.22%,角膜缘出血占7.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瓣下异物2.8%,屈光欠矫或过矫9.8%,层间角膜炎症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贴敷能否进一步提高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原发及复发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至2009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翼状胬肉的114例患者(13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A组59例70眼(原发63眼,复发7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并于术中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C:B组55例64眼(原发57眼,复发7眼),采用同样手术方法,但术中不使用丝裂霉素C。比较2组术后角膜上皮生长情况、翼状胬肉复发率、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3.3+8.6)个月(12~65个月)。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A组病例角膜上皮生长时间平均为(4.0±0.8)d,略长于B组的(3.4±0.6)d(t=3.71,P〈0.05)。2组翼状胬肉复发率均为3%(X2=0.008,19〉0.05)。A组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者为74%,B组为65%(X。=1.301,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上皮延迟愈合,角膜缘结膜植片松脱,角膜缘小凹形成,结膜上皮下囊肿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B组为5%(X。=0.071,P〉0.05)。结论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对于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原发及复发翼状胬肉的辅助作用有限.而且可能引起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1例(499眼)为研究对象,加强术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并分析眼部并发症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者481眼(96.39%),不变者12眼(2.40%),下降者6眼(1.20%)。术前眼压为(16.64±4.76)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为(15.79±5.9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2523.80±469.52)个·mm-2,术后3个月为(2245.56±469.9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0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角膜水肿168眼(33.67%)、一过性高眼压63眼(12.63%)、一过性低眼压7眼(1.40%)、前房渗出14眼(2.81%)。通过分类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尿毒症与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均相关(均为P<0.05);冠心病与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相关(P<0.05);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均相关(均为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前房渗出相关(P<0.05)。术后随访期内患者系统性疾病均稳定。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完善全身相关检查并控制系统性疾病是安全完成手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背景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疾病的治疗、身心的康复具有独特的作用.背景音乐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表明背景音乐可调节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融洽医患关系;可提供适宜的手术环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术后疼痛、紧张等情绪,在稳定心率、血压、提高手术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0.
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疼痛、haze、裸眼视力和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K相比,LASE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比较LASEK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1、2和6个月时LASEK、PRK或LASIK各组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早期疗效。LASEK较PRK术后反应轻,较LASIK手术安全性高,可避免LASIK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