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85例(122眼),观察组44例(62眼)以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汤药l剂/d,针刺每3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41例(60眼)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每次3粒,3次/d,1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1个月)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8.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P < 0. 05);2组治疗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与研究复明片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施行的年龄、视力、晶状体混浊的有关标准,对2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明片、维生素及白内停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及白内停治疗.结果:3个疗程(3 mo)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总显效率29.2%,对照组总有效率26.7%,总显效率2.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02.758,P=0.000),治疗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情况、晶状体混浊改善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明片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盲治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3.
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d: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Nd:YAG泪道激光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泪道阻塞795例897眼.结果 897眼中,治愈(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736眼,占82.1%;好转(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20眼,占2.2%;无效141眼,占15.1%.失败病例为慢性泪囊炎50眼,单纯性鼻泪管阻塞35眼,泪小管阻塞46眼,其中14眼形成假道.结论 国产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极少出血等优点.尤其是泪小管阻塞,传统的各种手术方法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而激光治疗相对简便,在表麻下完成,且治愈率也较高.但慢性泪囊炎行激光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4.
干眼诊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5例干眼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结果:65例干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等综合评定来确诊。用角膜保护液辅助人工泪液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等方法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各项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试验可确诊干眼;以人工泪液为主,角膜保护液为辅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治疗干眼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仍然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一直是角膜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T淋巴细胞主导参与的复杂的反应过程。B7分子作为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4-10和Medline1990-01/2004-10的角膜移植与B7分子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keratoplasty,cornealallograft,cornealtransplant,B7,CD80,CD86”,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性文献,然后筛除个案报告及经验总结,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关于角膜移植与B7分子实验性文献,2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21个试验包括724个实验样本,分别对应用B7抗体或CT-LA4-Ig等治疗方案进行实验并予以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均不同程度抑制或减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B7分子作为T细胞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已逐渐成为角膜盲治疗中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表明:以B7分子等协同刺激分子为耙点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可以减轻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从而为控制角膜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36.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化不但严重影响视力, 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因此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和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 一直是眼科学的热点和难点。目的: 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以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角膜新生血管抑制剂, 探讨核因子κB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设计: 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材料: 实验于 2005- 01/04 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完成。选用 55 只出生二三个月雄性健康清洁级 Wistar 大鼠。兔抗大鼠核因子κB P65 多克隆抗体, 兔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 1 多克隆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 ①实验干预: 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 =25) 、地塞米松组(n =25) 、正常角膜组(n =5) 。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后,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眼液点右眼, 2 滴 / 次, 3 次 /d, 至术后 18 d。正常角膜组无干预措施。②实验评估: 术后 1, 3, 7, 12, 18 d 对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 取各组角膜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学变化,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 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②角膜组织学变化。③各组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 地塞米松组角膜新生血管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其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05~0.01)。②角膜组织学变化: 地塞米松组角膜缝线诱导后新生血管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角膜各层结构相对完整。③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角膜中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 , 且核因子κB表达强度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及下游基因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 =0.961, 0.922, 0.958, P < 0.01) 。结论: 核因子κB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其可能通过上调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 1 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地塞米松通过减弱核因子κB活性, 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角膜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 从而抑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角膜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5只,体重200~250g。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后立即摘除眼球共10个,剪下完整角膜(带角膜缘),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每份标本连续制作4张4μm切片,1张行HE染色,其余3张分别用于NF-κB、ICAM-1、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结果:正常的大鼠角膜中,NF-κB及其下游因子ICAM-1、VEGF在角膜上皮层细胞内有较弱的基础表达,主要表达在基底层细胞;而在角膜基质层及内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NF-κB、ICAM-1、VEGF在正常大鼠角膜的表达部位及表达强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NF-κB可能通过调控ICAM-1、VEGF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起着中心调控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余洪华  郑鲜娜 《眼科研究》2004,22(3):285-285
先天性无眼球为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眼的发育在胚胎2周时形成视窝,胚胎3周时形成视泡,9周时眼球直径达1mm。在此期间如眼球仍未形成,则出生后无眼球。笔者曾遇到1例双眼先天性无眼球及1例右眼先天性无眼球伴左眼先天性小眼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76例(102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51眼)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1剂/d,2wk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39例(51眼)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3粒/次,3次/d,2wk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个疗程(2mo)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2%,总显效率1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总显效率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及视野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S)及其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XLRS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患者21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微囊样劈裂病变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平均视力0.11±0.09,黄斑劈裂平均面积为(1.09±0.56) mm2.12只眼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4只眼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均行经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行内界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C3 F8或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9~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1个月.观察视力以及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20只眼,占74.1%;维持不变者7只眼,占25.9%.平均视力提高至0.26±0.15.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0).27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显示,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9±0.21) mm2,较治疗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显著缩小(t=10.358,P=0.000);黄斑微囊样病变得到明显的改善.随访期间4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4.8%.其中,2只眼分别在手术后6、8个月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在手术后4个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在手术后15个月因新发视网膜裂孔而发生玻璃体积血.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XLRS患者视力,恢复视网膜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