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9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探讨体外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VitD_3)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BMMs)进行不同浓度(0,10~(-9),10~(-8),10~(-7)mol/L)1,25-(OH)_2-VitD_3孵育,明确1,25-(OH)_2-VitD_3能否激活ERK5信号通路,并筛选出合适浓度的1,25-(OH)_2-VitD_3激活ERK5。调配不同工作液,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XMD8-92组、1,25-(OH)_2-VitD_3组及1,25-(OH)_2-VitD_3+XMD8-92组,分别孵育BMMs细胞6 d。采用TRAP染色检测4组破骨细胞的分化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ERK5、ERK5等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测NFATc1、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0~(-8)mol/L的1,25-(OH)_2-VitD_3可显著激活ERK5磷酸化(P0.05)并通过ERK5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P0.01),但此效应可被ERK5高选择性抑制剂XMD8-92抑制(P0.05)。ERK5激活可显著上调破骨细胞CAMKⅡ、NFATc1 mRNA的表达(P0.01);而XMD8-92可显著抑制CAMKⅡm RNA的表达(P0.01),但对NFATc1 mRNA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体外低浓度(10~(-8)mol/L)的1,25-(OH)_2-VitD_3通过激活ERK5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CAMKⅡ是破骨细胞中ERK5信号下游通路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急诊医生早期识别高位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01—2019-12期间我院急诊医学科收治住院的82例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的患者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收治的尿路感染无脓毒症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炎症指标,分析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中性淋巴比(NLR)、降钙素原(PCT)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存在泌尿系梗阻、既往泌尿系手术史、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N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688,PCT较NLR对尿路感染是否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回归系数0.041)、PCT(P=0.010,回归系数0.015)是急诊科尿路感染是否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CT=1.835为参考值,判断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的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72.2%。结论:PCT对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年龄、PCT是尿路感染进展为尿源性脓毒症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由于病毒学的研究及诊断方法、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在临床上有时也因诊断标准掌握过宽而出现误诊。近2年来,笔者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14岁。平素身体健康,学习及体育活动时无不适感。在健康查体时发现心律不齐,做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早搏,为单源性频发,偶有配对出现。遂以病毒性心肌炎收治。给予心律平、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酶Q_(10)等治疗,无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有效、稳定的小鼠体内药物缓释新方法。方法:用孕酮作为缓释试验药物,对新研制的玻璃-硅胶缓释管在体外和体内的缓释性能进行检测。结果:玻璃-硅胶缓释管在体外具有匀速稳定缓释药物的性能,在体内可在长时间内有效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释放。结论:玻璃-硅胶缓释管为释放速率较快的药物在体内长期和稳定的缓释提供了简易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5.
睡眠呼吸紊乱(SDB)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常见疾病。妊娠妇女常伴随着生理和激素的改变,这些改变使其处于睡眠呼吸紊乱的风险之中。打鼾是睡眠呼吸紊乱最常见的症状,在妊娠期间发生率显著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不仅影响母体健康,更会对胎儿造成缺氧。本文将对妊娠妇女睡眠呼吸紊乱的临床现状、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D的分离及同时测定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及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1nm。结果:从制剂中分离并鉴定出丹酚酸D标准品。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分别在60.9~975.0、8.7~139.0、11.0~175.8、2.7~43.2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0.2%、98.3%,100.4%、102.5%、101.1%,101.4%、97.0%、102.1%,100.6%、99.2%、101.3%,RSD分别为0.94%、0.97%、2.78%、1.0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体内埋植组织工程材料方法获取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埋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明胶海绵与聚乳酸,在植入后第3、7、14天时分别取出材料,HE染色观察细胞捕获情况。将埋植相同质量明胶海绵的小鼠随机分为成骨蛋白-1(OP-1)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6、9、12、15天时分别取出材料,称取质量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各组细胞表面CD34和干细胞抗原-1(Sca-1)的阳性表达率。另取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对照组细胞,分为OP-1组、G—CSF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HE染色显示,明胶海绵与聚乳酸捕获的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植入的明胶海绵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捕获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OP-1组第9、12、15天和G.CSF组第9天时捕获细胞数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1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7%±0.19%、3.98%±0.15%、17.02%±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2%±0.44%、3.03%±0.11%、2.91%±0.14%,均P〈0.05),G—CSF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9%±0.39%、4.52%±0.3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双阳性表达率(10.21%±0.1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OP-1组和G-CSF组各时间点测定的吸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体内埋植复合OP-1明胶海绵的方法可增加干细胞的捕获数量,为建立一种简易提取自体干细胞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丁宁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18-1019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紧迫。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才需求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结构来看,高等医学院校在加强预防医学专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这也是"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对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0.5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35%的磷酸以及前处理剂对受龋影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密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用牙为拔除的患龋磨牙及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各23颗,将受龋影响牙本质(CAD)和正常牙本质(CFD)分别用EDTA和磷酸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在离体牙标本上分别制备柱状牙本质洞形,分别经EDTA和磷酸处理后,再各取半数使用前处理剂甲基丙烯酸甘油单酯(GM)处理,全部样本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常规充填,光镜测量其洞底粘接断面最大收缩间隙,并对收缩间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EDTA和磷酸均能清除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CAD表面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矿化结晶堵塞,EDTA不会使管周高钙化区脱钙;磷酸可使牙本质小管管周脱钙,使CFD牙本质小管呈喇叭口状开放,对CAD的矿化结晶体的影响不大。磷酸较EDTA处理牙本质的粘结断面出现的收缩间隙明显增加(P(0.05),GM前处理对于降低CF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收缩间隙有明显作用(P(0.05),而对CA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粘接无明显作用。结论EDTA处理牙本质可提高其与复合树脂之间的封闭性能。前处理剂GM可提高CF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封闭性能,对CAD的作用不明显。对CAD适当的处理,亦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0.
介入是近年来临床医学发展比较迅速的治疗方法之一,放射介入学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介入治疗的中间学科,本院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展了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胆道放射介入治疗,并相继开展了门静脉介入、下腔静脉介入等放射介入治疗。本院作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累积介入病例数万,全国多家省、市级医院派人员来本院学习此项技术。笔者近年在进修医师教育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就放射介入进修医师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