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97篇
  免费   24712篇
  国内免费   16694篇
工业技术   247203篇
  2024年   791篇
  2023年   3134篇
  2022年   7744篇
  2021年   9892篇
  2020年   7173篇
  2019年   5186篇
  2018年   5688篇
  2017年   6316篇
  2016年   5900篇
  2015年   9183篇
  2014年   11684篇
  2013年   13496篇
  2012年   17303篇
  2011年   18097篇
  2010年   16803篇
  2009年   16325篇
  2008年   16928篇
  2007年   16576篇
  2006年   14357篇
  2005年   11537篇
  2004年   8386篇
  2003年   5654篇
  2002年   5293篇
  2001年   4726篇
  2000年   3777篇
  1999年   1717篇
  1998年   693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4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35篇
  1951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CO2激光点火装置联合高速摄影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凝聚相燃烧产物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氯酸铵(AP)含量对高Al富燃料推进剂中重要组分AP/Al一次燃烧过程中燃烧现象、引燃时间、燃烧扩散时间、燃尽时间、燃烧效率、颗粒团聚及凝聚相燃烧产物的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AP/Al混合粉体的燃烧过程均可分为表面引燃、燃烧扩散和火焰熄灭3个阶段,但各样品在不同燃烧阶段的燃烧现象存在明显差异。AP含量由10wt%增至30wt%,样品燃烧剧烈程度增强,燃烧过程中固相颗粒的溅射现象越加明显;在火焰熄灭阶段,各样品燃烧由以停留在样品燃面处的燃烧为主逐渐变为以溅射颗粒的燃烧为主,且随反应进行,燃面已燃固相颗粒最先熄灭,各样品表面引燃时间、燃烧扩散时间、燃烧持续时间均缩短,即燃烧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AP/Al混合物中,铝粉的燃烧效率、凝聚相燃烧产物粒度及其团聚程度随AP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2.
潘冬俊  徐玥  华润稼 《橡胶科技》2020,18(11):0631-0633
研究高强型高模量低收缩聚酯帘线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第2代高模量低收缩聚酯帘线相比,第3代高强型高模量低收缩聚酯浸胶帘线模拟硫化及耐疲劳试验后的断裂强力提高,定负荷伸长率略低,耐疲劳性能提高,其他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3.
李仲明  李斌  武思蕊  赵梁成 《化工进展》2020,39(5):1835-1843
与传统的涂覆、沉积等加工手段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可制造复杂立体功能结构的传感器,将3D打印与柔性传感技术结合可以促进未来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基于3D打印技术制造柔性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聚酰亚胺等多种基底材料、纳米金属等多种打印传感材料;按照熔融沉积、黏弹性墨水沉积、粉末烧结熔化、还原光聚合和材料喷射的制造原理分别阐述了多种传感器的材料选择、成型特点,并对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虽然3D打印制造柔性传感器件存在着缺乏行业标准及多种类打印材料等问题,但经过不断创新与发展,3D打印将成为柔性传感领域极佳的制造手段。  相似文献   
64.
研究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法在电热炉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满足单身用户需求的电热炉产品设计为例,运用定性人物角色构建法构建出目标用户角色模型,使用户的需求具体化、形象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多种加热模式且方便用户携带与收纳的电热炉结构与造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样品制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电热炉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damage and dysfunction contribute to a wide range of human diseases.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 of conventional antioxidants and that mitochondria are the main sourc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hich induce oxidative damage,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s which can selectively block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damage and prevent various types of cell death have been widely developed. As a lipophilic cation, triphenylphosphonium (TPP) has been commonly used in designing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s. Conjugated with the TPP moiety, antioxidants can achieve more than 1000-fold higher mitochondrial concentration depending on cell membrane potentials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s. Herein we discuss the deficiencies of conventional antioxidants and the advantages of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and review various types of TPP-based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s. These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background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new anti-oxidant.  相似文献   
6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a-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对沉淀剂配比、沉淀液pH值及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的考察,得到以Na2CO3为沉淀剂、pH=9.5、850℃下焙烧4h制备的Ca-Mg-Al催化活性最高。在 n(PG)∶n(urea)=1.5∶1、反应温度为145℃、绝压20kPa、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5%时,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84.6%。采用XRF、XRD、NH3-TPD、SEM及BET对催化剂的组成、晶型及酸性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沉淀剂中Na2CO3的含量增加,催化剂中CaO∶MgO的比例增大,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亦升高;经850℃焙烧后,催化剂中存在CaO和MgO两种活性中心,起协同催化作用;随着焙烧温度由700℃升高到850℃,NH3-TPD脱附曲线向低温方向偏移,且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81.14%明显下降为0,中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0增加到78.07%,而碳酸丙烯酯收率由68%增加到84.6%,这表明催化剂强酸性位的减少是催化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68.
为了研究荷电细水雾对瓦斯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和机理,采用小尺寸管道模拟瓦斯爆炸,研究不同荷电电压作用下的瓦斯爆炸超压和平均压升速率,以及不同雾通量作用下的瓦斯爆炸超压.结果表明:随着荷电电压的升高,瓦斯爆炸超压和平均压升速率受到明显的抑制;随着雾通量的增加,瓦斯爆炸超压明显降低.在实验条件下,和普通细水雾相比,当雾通量为4L、荷电电压为8kV时,瓦斯爆炸超压峰值降低10.798kPa,降幅达49.78%;平均压升速率峰值降低180.468kPa/s,降幅达49.90%.  相似文献   
69.
为将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二元水循环理论相结合,提高“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SWAT模型为基础,通过改进子流域划分方法、添加经济社会模块和人工用水模块,对其人工侧支循环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开发了基于SWAT的水量-水质-水效联合调控模型SWAT_WAQER。以广西南流江流域为例,从国民经济用水量、河道径流与水质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校验,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203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能够用于不同节水情景下的国民经济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结果分析,可以作为科学制定“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有力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70.
考虑旋流衰减的影响,对气液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研究并推导出了螺旋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定义压降旋-直比系数为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和气液两相直流的压降之比,以此来表征旋流衰减对压降的影响。基于量纲分析的方法对压降旋-直比系数进行分析,推导出其表达式,压降旋-直比系数依赖于Lockhart-Martinelli 参数和气相Froude数变化。最终,得出了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的压降预测模型。在50 mm内径的水平管内对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气相表观流速变化范围为10~16 m/s,体积含液率(LVF)变化范围为0.6%~4.8%。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压降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