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LaNi5型储氢材料最大储氢量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LaNi5合金是一种典型的储氢材料,用以其为基的合金作为负极的制成的储氢电池具有突出的优点。本文根据LaNi5的晶体结构,计算了LaNi5型储氢合金的最大储氢量为1.33H/M,即个LaNi5晶胞中最多只能储存8个氢原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经单辊淬火法所制成的FeNi_(23.4)Co_(46.8)Si_8B_(14)合金带状试样,厚约0.03mm,宽约1mm左右,进行了强度、硬度的测定;研究了强度、硬度的温度稳定性;并用扫描电镜对其断口进行了观察;进而,又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该种材料的结构.性能的测定是将样品放在真空度为10~(-4)mmHg的真空炉内,在不同的温度下保温30分钟,冷却后进行的.静态强度的测定是在L_(100)型微型实验拉伸机上进行的,拉伸速度为2毫米/分.硬度的测定是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的,荷重为20g,实验结果如下述.  相似文献   
13.
Co,Mn元素在LaNi5储氢合金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LaNi5合金的价电子结构和Co,Mn原子替代LaNi5中部分Ni原子后所形成的各种晶胞情况下连接上下两层原子的主要键的键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单晶镍基合金基体γ相刃位错集团模型,在紧束缚框架下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位错中心区域原子的局域态密度、格位能、电荷转移、结构能及原子间键级积分,讨论了溶质原子对位错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穆谱技术研究了Co、Al元素对二次硬化钢微结构的影响,发现Co在二次硬化钢中的分布会影响Ni、Cr、Mo原子在其中的分布;Co、Al都促进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减少残余奥氏体量,都促进合金碳化物的形成,增加其析出量。因此在无Co钢中为提高强度可加入适量的Al元素。  相似文献   
16.
遗传算法在无钴高强韧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一种利用残缺实验数据建立无钴高强韧钢力学性能与钢的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条件关系模型的方法,依据该方法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跗算法,对无钴高强韧钢进行了优化设计,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为研制新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Mossbauer谱学方法研究高强高韧钢G99(Fe-9Ni-9Co-2Cr-1Mo)的时效过程.结果表明,在时效过程中G99钢的超精细场分布发生明显变化,480℃时效5h超精细场高场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超精细场达到最大值.时效1~3h时,碳化物类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中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析了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中几种主要合金元素在不同状态下的价电子结构,认为Co、Ni在奥氏体中与C相互作用较强,它们能降低C的扩散能力,推迟马氏体相变。在马氏体回火过程中,Co 和Ni溶入渗碳体形成的合金渗碳体,在较高的温度下分解,使固溶于基体中的Mo 与位错充分结合。在渗碳体分解后,Mo 与C形成富C、Mo的溶质簇,或以M2C的形式析出,在基体内弥散分布,形成二次硬化。  相似文献   
19.
用穆斯堡尔谱研究了钴含量对高Ni-Co二次硬化钢微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钢中钴含量的减少,马氏体中的钴作为铁原子近邻的原子组态总量减少,钴在马氏体中的分布会影响镍,铬,钼原子在马氏体中的分布;钴促进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减少残余奥氏体量,钴促进合金碳化物的形成,增加其析出量。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G99钢淬火、退火及不同温度回火态的穆斯堡尔谱,分析了超精细场与合金元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99钢的超精细场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化,除回火过程中相间的转变外,主要是由合金元素Co和Ni原子的扩散所引起的。Co、Ni原子分布的变化对该钢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