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51.
研究3003/4004层状复合连铸坯料的热轧和冷轧过程,分析其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3003/4004复合连铸坯料热轧界面为冶金结合,界面清晰无裂纹,界面处形成混合析出区;3003/4004复合板冷轧界面处由均匀细小的Al8Mn5和共晶硅的混合相组成,利用复合连铸坯料轧制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具有冶金结合的铝合金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固溶、时效对挤压变形电磁连铸AZ61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可以显著细化AZ61镁合金电磁连铸铸锭组织,使铸锭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经过热挤压的AZ61(EMC)镁合金中几乎不存在β-Mg17Al12相,挤压锭固溶处理后的组织晶粒长大。时效处理后,合金中出现不连续析出和连续析出的β-Mg17Al12相,使得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伸长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3.
AZ31电磁连铸锭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以及固溶+时效处理对AZ31镁合金电磁连铸锭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锭的各种热处理状态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固溶处理后铸锭的硬度与韧性均有所增加;时效处理后铸锭硬度增加,韧性有所下降;固溶+时效处理后铸锭硬度值(HB)达到51.52,冲击吸收功为3.40 J.固溶处理下得到了较优化的热处理工艺,铸锭的冲击吸收功值和硬度值(HB)分别达到3.75 J和51.60.  相似文献   
54.
55.
研究并解决了中碳合金钢42CrMo经离子氮化处理后存在氮化物或疏松级别超差的问题。结果发现,相比原材料硬度,原始组织对离子氮化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若调质组织粗大、不均匀,则离子氮化组织中白亮层不均匀,白亮层内侧易析出严重的网状氮化物,且扩散层存在较多的脉状氮化物。长时间库存的工件表面容易发生难以发现的微观氧化,会导致离子氮化处理后白亮层略厚以及表面疏松层。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添加含碳变质剂,含钛、硼细化剂,碱金属,碳族元素,氮族元素,稀土元素和准晶合金对Mg-Al基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各种细化剂对Mg-Al基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以及对各种细化剂细化机理的研究,旨在为镁合金晶粒细化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57.
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实现农民的权利.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权利的实现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围绕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问题.介绍了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8.
对变形AZ31镁合金在连铸过程中有、无施加电磁场和微钙合金化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铸锭的表观质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能连续铸造出表面光滑、无氧化夹杂和偏析瘤的高质量铸锭,合金的微观组织得到改善,合金的晶粒在铸锭内外一致,析出相呈圆点状或近圆点状弥散分布于基体.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对合金抗拉强度的提高近15%,对合金延伸率的改善更加有效,相对于普通连铸的AZ31镁合金,在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下AZ31镁合金的延伸率提高近90%.  相似文献   
59.
分别利用金相学与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原理,研究了18CrNiMo7-6风电齿轮轴产品渗碳淬火热处理的氧化,探索了SPC原理在渗碳热处理中的应用,讨论了在车间生产中控制表面氧化的措施。研究表明,直接淬火的齿面一般不发生氧化皮剥落,而中冷淬火的则发生外氧化层的剥落;对于长周期渗碳的齿轮轴来说,其内氧化深度受渗碳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应从优化启炉时间、工艺气体纯度、炉体密封性、烧炭黑等方面控制风电齿轮产品的表面氧化,并保证工艺过程是稳态受控的。  相似文献   
60.
通过有限差分法,利用Visual C++6.0建立AZ31镁合金电磁连续铸造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预测铸锭及底模的温度分布。利用温升法测量了电磁连铸过程铸锭内部的感应热量值和分布,得到了沿结晶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不同条件下的感应热分布,并计算获得了该试验条件下的感应加热功率,在数值模拟时有效地合并到了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中。确定一冷区、二冷区以及铸锭与底模之间的边界条件。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的比较,证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实际铸造过程。研究了不同铸造条件对铸锭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为优化镁合金电磁连铸的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