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孕前半年父亲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关联,为CH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按1:2进行匹配,对先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父母分别进行面对面结构式访谈,调查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孕前半年父亲铅暴露(OR=4.516)、母亲自然流产史(OR=5.656)、孕前和孕早期夫妻经常争吵(OR=3.557)与子代CHD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父亲的职业环境和母亲的精神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积极寻找自然流产史夫妇的高危因素,对预防子代CHD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30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的氧气吸入,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合理使用止痛剂,正确指导早期活动及加强营养的护理等措施是预防并发症及患者平衡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早期不同类型心理社会应激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按照1∶2原则匹配性别、年龄、出生地选择的172例正常对照儿童的母亲分别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总负性心理社会应激性生活事件数量在文化程度低的孕妇中高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为房间隔缺损(41.9%)和室间隔缺损(33.7%)。孕早期急性负性心理社会应激性生活事件数量先天性心脏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急性负性心理社会应激可能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影响更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孕妇群体更加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181例巨大儿体格发育3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生巨大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做好巨大儿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我院监测的181例巨大儿和对照儿童定期随访至3岁,测量体格发育值,并计算生长速率、BMI值,以个体身长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方法筛选超重儿和肥胖儿。结果出生巨大儿1岁内体重、身长增长速率明显低于足月正常儿,1~2岁体重增长速率高于足月正常儿,大于2岁身长增长速率高于足月正常儿(P<0.05);巨大儿42天、1岁、2岁和3岁的BMI值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儿;1岁、2岁和3岁的超重检出率高于足月正常儿。结论巨大儿1岁以内生长发育趋向中线回归,1岁以后生长发育保持较高速率;巨大儿3岁内体脂含量均超过足月正常儿。  相似文献   
15.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3年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早期体格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选取的212名小于胎龄儿和对照儿童定期测量身长和体重,并计算生长速率;以个体身长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方法筛选超重、肥胖;用标准差分(Z分)筛选4种中重度营养不良。结果小于胎龄儿体重增长速率2岁内高于足月正常儿,身长增长速率1岁内高于足月胎龄儿;3岁内身长、体重、身长别体重Z分均值均明显低于足月胎龄儿;小于胎龄儿1,3岁时中重度营养不良率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儿(P值均〈0.05)。结论小于胎龄儿体重2岁内呈现追赶生长,身长1岁内呈现追赶生长;3岁时生长水平仍落后于适于胎龄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状况,人工喂养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促进母乳喂养,保障小儿健康成长。方法 对来我科体检的6个月的小儿,由体检医生对小儿的抚养人作回顾性调查,将喂养状况详细记录在体检卡的封面上,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率86.47%,比1995年96.5%下降了10%;人工喂养儿中65.98%首次添加配方奶在分娩住院期间:人工喂养儿中近70%断乳时间在出院后至4个月内;人工喂养儿的断乳原因中,母景自觉母乳不足占69.07%,母亲疾病(母孔喂养禁忌证)占3.09%,母亲其他疾病占17.53%,小儿疾病占10.31%,母亲工作因素为0。结论 巩固爱婴医院、爱婴市的创建成果,加强对医护人员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和更新,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畅通母亲与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联系,对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ABCD快乐育儿法对婴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出生的婴儿, 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42 d体检时, 自愿参加ABCD快乐育儿法指导的婴儿61例作为干预组, 另选取同期出生并在本院进行保健的61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至9月龄, 测量两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 并采用“0~6岁儿童智能筛查测验量表(DST)”评估婴儿的智能发育水平。通过《安徽省马鞍山市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获取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儿童信息。使用χ2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在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的得分分别为99.25±12.13和102.98±10.10, 比对照组平均高6.45分和5.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3.174, P<0.05), 且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婴儿智能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DQ:B=0.263, 95%CI:1.96~10.51, P<0.05;MI:B=0.243, 95%CI:1.37~8.73, P<0.05)。但两组婴儿在9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0.254和-1.873, P>0.05)。结论 婴幼儿保健融合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对智能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方法适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早产儿6个月--3岁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本院定期体检的15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从校正月龄6月起,分别检测6月龄、1岁、2岁、3岁时的屈光状态;随机选取同期出生的324例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远视和散光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分析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关系。结果各年龄组早产儿散光的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和足月儿2岁前远视和散光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3W的早产儿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是足月儿的6.4倍(95%CI:1.912—21.399);体重〈2200g的婴幼儿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是出生体重正常儿童的15.5倍(95%CI:2.091—115.228)。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为早产儿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需尽早重点加强对胎龄≤33W、出生体重〈2200g的婴幼儿眼保健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儿社会性反应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12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个月±7 d的1 943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队列并定期随访,采用社会性反应问卷定期评价其社会性反应,同时收集婴儿父母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围生期情况和每月龄母乳喂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围生期因素后,结果显示,在2、3、4、5月龄完全母乳喂养是婴儿社会性反应的促进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384(1.086~1.765)、1.279(1.023~1.599)、1.361(1.023~1.599)、1.461(1.043~2.046);在5~11月龄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其社会性反应得分均高于人工喂养婴儿,其OR值(95%CI)分别为1.378(1.139~1.668)、1.297(1.086~1.551)、1.265(1.066~1.501)、1.225(1.036~1.447)、1.183(1.000~1.398)、1.214(1.021~1.442)、1.269(1.055~1.527)。结论完全母乳喂养持续2月以上或部分母乳喂养持续5月以上是婴儿社会性反应的积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探讨家庭被动吸烟和挑食及其交互作用对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马鞍山市91所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收回15 291份有效问卷。调查儿童一般人口学特征、被动吸烟和挑食行为,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估儿童多动行为,总分≥ 15分为存在多动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动吸烟和挑食对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评估相加交互作用。 结果 实际调查15 291名学龄前儿童,筛查出多动行为儿童1 317人,总检出率为8.6%。家庭被动吸烟和挑食与儿童多动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OR=1.24(1.10~1.39),P<0.001;OR=2.11(1.88~2.37),P<0.001]。分层研究显示,无论是否存在被动吸烟,儿童挑食均与多动行为有统计学关联[OR=2.60(2.19~3.10),P<0.001;OR=1.79(1.53~2.09),P<0.001]。不挑食的儿童,家庭被动吸烟与多动行为有关[OR=1.45(1.24~1.69),P<0.001]。家庭被动吸烟和挑食对多动行为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69(0.54~0.87),P<0.01],但是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0.60,95%CI=-0.14~1.34)。 结论 家庭被动吸烟和挑食与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同时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是无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