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在组织重构、斑块稳定性和再狭窄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支架置入会造成血管损伤和管壁重构,置入处血管组织中MMP 2 ,MMP 9表达明显增加[1] 。我们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外周血MMP 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水平的改变与心肌微梗死以及远期支架内再狭窄间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连续5 1例(男36例,女15例)在我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年龄(6 4±11)岁;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置入术治疗。均排除术…  相似文献   
282.
目的用重组质粒pBudCE4.1_Cx43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_Cx43转染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x43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划痕染料示踪法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结果转染Cx43基因后的细胞在形态学、生长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与未转染的细胞比较没有明显变化;Cx43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转染组细胞传递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亦差异显著(P<0.01)。结论转染Cx43基因的BMSCs能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基因产物,改善细胞间通讯功能,能为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提供较理想的基因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283.
心脏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224例行PTCA术后的患者被分为康复组(110例)和PTCA对照组(114例),康复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结果:经过8周心脏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PTCA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84.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现象普遍存在.反复、多次的微栓塞也可引发心肌重塑,从而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阐述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重塑的证据,然后从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冠状动脉系统三方面就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重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85.
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者心肌缺血严重 ,一旦出现严重心绞痛或 /和急性心肌梗死可突然死亡 [1 ]。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1月 ,我们为 9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0岁 ,平均年龄 6 3.2岁 ;体重 6 0~ 75 kg,平均体重 71kg。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按 WHO诊断标准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4例 ,均为广泛前壁AMI。有高血压病史 5例 ,糖尿病史 1例 ,脑出血史 1例 ,上消化道出血史 1例…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加迷宫手术(MVR-MP)对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律转复作用及对心电活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28例MVR-MP患者手术前后心电活动、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变化,并与9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的相应指标比较。术前两组均为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结果在随访中MVR-MP组和MVR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为92.9%和2.0%(P<0.01);MVR-MP组心律转复后P波矮小、时限较长,动态及运动心电图未见严重心律失常;两组手术后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2.37±0.69和1.43±0.67(P<0.01),所能完成的做功量分别为10.67±1.56和5.28±0.59METs(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5.0±9.2)%及(51.4±10.4)%(P<0.01)。结论MVR-MP可使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可显著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87.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又称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是指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使用X线和(或)超声影像作为引导,将人工肺动脉瓣通过经导管介入的方式置入到病变的肺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肺动脉瓣置换的一种微创操作技术。近年来,TPVR领域在器械研发、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经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及时更新对TPVR的认识,紧贴最新研究及实践,促进我国TPVR规范、健康地发展,专家组撰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后,对8个核心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形成8个核心观点,包括适应证推荐、器械选择、围术期评估、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处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