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进行蠕形螨检查,镜检并鉴定虫种,记录感染度。同时对皮肤类型、面部症状、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等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4.9%,男生(39.9%)与女生(32.7%)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P>0.05);感染度以轻度感染居多;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居多;面部有症状者(57.0%)与无症状者(30.6%)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7,P<0.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以轻度感染居多,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感染是导致面部疾患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2.
某院老年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某院老年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老年科2006~2007年所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菌种,根据2007年CLSI颁布的准则,采用WHONET5.4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老年科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2 799株菌中,革兰阴性菌71.06%,革兰阳性菌9.43%.真菌19.51%.61.9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51.39%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但无万古霉素耐药株;6.98%的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 高度耐药,酶抑制剂使用使耐药率下降了54%~6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0.26%.真菌对大部分的抗真菌药都呈现敏感,但对特比耐芬高度耐药.结论 通过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和分析了解各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与机制,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3种艰难梭菌感染(CDI)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为CDI寻找合适的诊断方案.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2016年5月~12月疑似CDI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70例,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1)培养法;(2)酶联荧光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CDAB)和谷氨酸脱氢酶(GDH);(3)q-PCR扩增艰难梭菌特异性基因tpi和毒素基因(tcdA/tcdB).以培养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3种方法的诊断指标.结果 收集粪便样本70例,分离艰难梭菌13例(18.57%),其中产毒株6例(8.57%).q-PCR法鉴定tpi基因阳性17例,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91.23%、70.59%、98.11%、91.43%,均高于GDH法(84.62%、84.21%、55.00%、96.00%、84.29%)(χ2=24.881,P<0.001),且q-PCR扩增tcdA/tcdB的敏感度(66.67%)优于CDAB(33.33%)(χ2=35.918,P<0.001).结论 CDAB检测和q-PCR法特异性较高,GDH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3者均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q-PCR法检测CDI具有时效性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科治疗的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共50例,对基牙进行预备后行磁性附着体修复,观察并记录患者咀嚼效率、满意度及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给予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0.65±0.09,较修复前(0.22±0.04)咀嚼效率明显升高(t=20.812,P<0.05),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0.71±0.13),较修复前咀嚼效率高(t=25.060,P<0.05)。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与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05)。修复后即刻满意49例,较满意1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46%),χ2=31.815, P<0.05。修复后1年满意45例,较满意5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χ2=31.815,P<0.05)。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列缺失或牙列缺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较传统活动义齿能明显缩短患者的适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快速、全面、准确地鉴别病原体,是临床医生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的前提。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目标单一、耗时长、操作复杂,很难满足当今感染性疾病诊治的要求。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克服了多数病原体不能培养的弊端,能够准确高效地获得全部病原体遗传物质信息,直接检测出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对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ERAS理念下骨科患者术后禁食禁水时间.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12月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ERAS理念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禁食时间、禁水时间、饥饿评分、口渴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禁食时间、禁水时间、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7.
李慧  蔡栋昊  王楠  陈丽丹 《广东医学》2023,(12):1565-1569
目的 分析长新冠(long COVID,LC)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特点及体内凝血和炎症状态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L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30 d仍有症状持续的44例患者病例特征,对就诊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各症状发生的比例。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统计各指标的测量值,观察其正常和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44例LC患者中男14例(31.82%),女30例(68.18%),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5.90%。LC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36.36%)、失眠(22.73%)和心悸(18.18%),其次为咳嗽(13.64%)、胸痛(9.09%)和疲劳(9.09%)。仅有5%~10%L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血小板计数(PLT)升高,20%患者的D-二聚体(D-D)升高;90%以上患者的炎症指标正常。结论 中年、女性、合并糖尿病是LC的危险因素,LC患者持续存在的临床症状主要来自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临床分离的91株CR-GNB收集标本,并完成细菌鉴定及细菌药敏检测。分析CR-GNB的分布特征及CR-GNB的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出的91株CR-GNB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60株,构成比最高为65.93%,其次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 2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0株,构成比分别为23.08%、10.99%; CR-GNB的标本来源主要有痰液、分泌物、血液、尿液、肺泡灌洗液,其中痰液标本中检出64株CR-GNB,构成比最高为70.33%; 91株CR-GNB的科室分布主要来源于ICU,构成比63.74%,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构成比分别为9.89%、6.59%; CRAB、CRE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CRPA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氨曲南及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结论 临床分离的CR-GNB以CRAB、CRPA为主,且ICU患者的CR-GNB分离率...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引发手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麻醉方式引起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4 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4 3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将其随机选取其中300例作为观察组,300例采用其他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不同因素的全麻手术患者感染率的差异,以探讨麻醉方式引发手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麻醉过程中的麻醉气体过滤器、吸氧面罩、麻醉喉镜片及其消毒方式、呼吸回路以及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观察组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0.67%,观察组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量正规、合理使用消毒麻醉设备,积极使用一次性麻醉气体过滤器等麻醉相关物品以及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能够有效降低麻醉方式引起的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