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调查潍坊市中学生的肥胖流行情况,探讨不同肥胖程度中学生运动后心血管反应的特点。方法 在2017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抽取潍坊市中学生3 210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选取435名肥胖者组成肥胖组, 420名超重者组成超重组,400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方差分析对比三组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血管反应。结果 潍坊市中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4.33%(460名),超重检出率为25.13%(810名),其中肥胖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合型47.83%(220名)、外周型31.09%(143名)、腹型21.09%(97名)。女生肥胖及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男生(χ2 = 10.047,P = 0.002;χ2 = 4.137, P = 0.042);15~17岁学生的肥胖及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12~14岁学生(χ2 = 13.048、15.771,P均<0.001)。轻度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高于正常组 (t = 2.654,P = 0.008;t = 2.608,P = 0.009);中等强度运动后,肥胖组的SBP、MAP、心率(heart rate,HR)、心功能指数(rate - pressure product,RPP)高于正常组(t = 2.494,P = 0.013;t = 3.489,P<0.001;t = 4.211,P<0.001;t = 4.627,P<0.001),超重组的HR、RPP高于正常组 (t = 3.181,P = 0.002;t = 3.880,P<0.001);高强度运动后,肥胖组的HR、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MAP、RPP均高于正常组(t = 4.261,P<0.001;t = 4.652,P<0.001;t = 3.385,P<0.001;t = 5.146,P<0.001;t = 6.025,P<0.001),超重组的HR、SBP、DBP、MAP、RPP均高于正常组(t = 3.135,P = 0.002;t = 3.891,P<0.001;t = 2.806,P = 0.005;t = 4.450,P<0.001;t = 5.028,P<0.001)。结论 潍坊市中学生的肥胖超重检出率较高,肥胖及超重者运动后都表现出敏感的心血管反应,学校和家长应及早干预,降低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浆心房利钠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模型,手术4周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双蒸水,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注射液,连续灌胃4周后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 I),胶原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水平。结果左室心肌胶原染色显示模型组有大量鲜红色胶原纤维,较假手术组有明显改变,卡托普利组见少量鲜红色胶原纤维存在;模型组LVM I及血浆ANP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1),卡托普利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NP与大鼠腹主动脉缩窄致心肌纤维化相关,卡托普利可能通过影响ANP而抑制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卡托普利组和补肾复方大、小剂量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补肾复方与卡托普利具有基本一致的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肥厚模型,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观察用药4周后心肌肥厚(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指标的改变。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左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与LVMI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补肾复方与卡托普利具有基本一致的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观察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中Ⅰ型、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 w后用免疫组化法对心肌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并用光密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胶原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造模8 w时,Ⅰ型和Ⅲ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胶原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胶原明显增多、增粗、排列紊乱.结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反应性纤维化心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以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增加为主;本模型适合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慢性过程致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宏观与微观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 ic Atroph ic Gastriti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老年CAG特别是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者,其胃癌发生率高达10%左右,因而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对于此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对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清楚和规范的模式。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认识的逐渐提高,同时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认识可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治疗和用药达到精确和实效。1老年CAG的微观辨证微观辨证学是上…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11年12月2013年6月就诊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痊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8.7%,对照组复发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安全地缓解病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性,13岁。因反复不规则发热2月余于2007年1月30日收治入院。入院前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不规则发热,最高可达39.6℃,以下午及夜晚为主,无畏寒,可自行退热。发热时伴有头痛、关节痛,无皮疹、口腔溃疡、脱发、光敏感、关节肿胀。外院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查体:体温38.2℃,心率90次/min,神志清楚,言语、对答清晰,头颅无畸形,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小四五颗粒(XSW)对DN大鼠的NO、血脂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N作用机制.方法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DN,治疗12周.观察大鼠血糖、NO、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无糖无改变,NO含量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结论XSW对NO、血脂具有调节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是XSW治疗DN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可能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3年收治的75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等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75例川崎病患儿ALT异常发生率32%,79.2%患儿血清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其中伴肝肿大的患儿3例,黄疸、脾大患儿各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儿的12.5%、4.2%和4.2%。在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未发现CRP、血沉与肝损害有相关关系(t=1.560、1.291,P=0.123、0.201)。血小板在肝损害的研究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8,P=0.003)。白细胞计数升高在肝损害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与血小板同时升高时肝损害几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未发现CRP、血沉与肝损害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但是血小板的异常与肝损害的发生关系密切,白细胞计数也与肝损害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