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爆炸冲击波引起的轻度脑爆震伤(mbTBI)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其海马中c 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探讨mbTBI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2只。模型组大鼠放入带网格的铁笼内,头部朝向爆心,呈扇形固定于距离爆心15 m的地面,同时检测大鼠布放位置的冲击波强度。爆炸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7只大鼠分笼饲养,于暴露后7、14、28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每组剩余大鼠分别于暴露后7、14、28 d各随机处死5只,取海马组织并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 (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原癌蛋白c-FO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爆炸试验后模型组大鼠全部存活,但24 h内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食欲差,72 h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两组大鼠各时间点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爆炸试验后14 d模...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冲击波重复暴露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 为轻度爆炸性脑损伤(mild blast 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bTBI) 致抑郁样行为的损伤机制研究提供模型及病理基础。方法 选择 SD大鼠 80 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冲击波重复暴露组。按暴露后观察时间每组分 7、 14、21 和 28 d 4 个亚组。 采用生物激波管 (压力峰值 120 kPa, 正压持续时间 11 ms, 重复 3 次, 每次间隔 24 h) 构建模型。利用旷场实验、 明暗箱穿梭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变化, 采用 HE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冲击波重复暴露组大鼠均存活。 3 次冲击波暴露后 24 h 出现呆滞、麻痹、反应迟钝、食欲不振等表现, 72 h 后上述表现逐步缓解。与对照组相比, 冲击波重复暴露组大鼠旷场实验 14、21 和 28 d 移动总距离明显下降, 休息时间明显上升 (P<0. 05); 明暗箱穿梭实验 14、21 和 28 d 进入明箱的时间明显下降, 潜伏期明显上升 (P<0. 05); 强迫游泳实验 28 d 时不动时间明显上升 (P<0. 05)。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 冲击波重复暴露后 14 d 大鼠海马齿状回( dentate gyrus, DG)区的部分神经细胞排列紊乱; 21 d DG 区神经细胞排列松散, 部分细胞核固缩; 28 d 海马 DG 区神经细胞体积缩小, 数量减少且排列松散。 结论 冲击波重复暴露后可引起大鼠产生持续性抑郁样行为, 其严重程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这种行为改变可能与大鼠海马 DG 区神经细胞的损伤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