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918例中期妊娠引产的清宫、钳刮术患者应用依托咪酯作全身静脉麻醉,未发现药物对呼吸循环功能有影响及过敏反应,绝大多数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副反应发生率为24.4%,常见的副反应为肢体震颤、咳嗽、呕吐等。清宫术时的麻醉效果好于钳刮术,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依托咪酯用于清宫、钳刮术的全身静脉麻醉安全可靠,易被病人接受,可在门诊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产胎膜早破影响临产时限的相关因素,旨在确定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住院分娩孕妇,以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n=1399)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307人。研究临产时限超过24h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羊水过少(OR值3.041,95%CI:1.43~6.45)、绒毛膜羊膜炎(OR值2.095,95%CI:1.44~3.04)、孕周小于34周(OR=2.402,95%CI:1.336~4.320)是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娩孕周与临产时限延长呈负相关(R2=0.096)。结论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孕周小于34周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雌、孕激素的调控,并表达雌激素受体。胎盘局部组织雌、孕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影响。 目的:检测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并做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HLA-ABC,阴性表达CD34,CD45,CD14和HLA-DR,具有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潜能;PCR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β-mRNA扩增效率最低(△Ct:25.2±0.71);雌激素受体α-mRNA扩增效率比较低(△Ct:20.64±2.27);孕激素受体-mRNA扩增效率较好(△Ct:16.11±1.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孕激素受体抗体染色阳性,阳性率为(18.81±9.16)%;但雌激素受体抗体染色均为阴性。结果提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部分表达孕激素受体,低水平表达雌激素受体α,基本不表达雌激素受体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和其他严重出生缺陷儿的方法及各血清标志物筛查的截断界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4762例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PAPP-A/freeβ-hCG或者AFP/freeβ-hCG/μE3)联合筛查,使用Multical软件筛查高风险对象,通过羊水或脐带血细胞培养获得染色体核型给予诊断。结果:①筛查随访的2602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高风险140例,NTD高风险17例,单项指标异常574例。共发现唐氏综合征10例、18三体4例、13三体2例、45,X3例、臂间倒位2例、缺失3例、遗传多态5例;重型地贫2例、无脑畸形1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②血清标志物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6.52%、94.41%、5.59%、43.48%;仅用PAPP-A作为独立指标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0%、95.81%、4.19%、0;仅用AFP作为独立指标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37.50%、90.84%、9.16%、62.50%;仅用freeβ-hCG作为独立指标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33.33%、87.16%、12.84%、66.67%。③μE3的诊断界点为≤0.733MoM时可筛查出50%的唐氏综合征,假阳性率为9.36%;AFP的诊断界点为<0.6MoM时可筛查出40%的唐氏综合征,假阳性率为8.40%;若AFP的诊断界点为≤0.7MoM时可筛查出70%的唐氏综合征,假阳性率为19.40%;freeβ-hCG的诊断界点为<0.4MoM可筛查出75%的18三体病例,假阳性率为4.00%;freeβ-hCG的诊断界点为≥1.8MoM可筛查出40%的21三体病例,假阳性率为18.60%;freeβ-hCG的诊断界点为≥1.7MoM可筛查出50%的21三体病例,假阳性率为21.90%。以假阳性率5.00%为标准,freeβ-hCG的诊断界点为≥3.0MoM可筛查出10.00%的21三体病例。结论:血清标志物联合筛查的效率高于单项指标,但对血清标志物单项筛查阳性者也要建议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筛查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围手术期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和介绍腹主动脉球囊阻滞控制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疤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共97例。根据术中胎盘与子宫附着情况分为3组,其中胎盘植入组39例,胎盘粘连组18例,正常剥离组40例。胎盘植入组中有5例于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滞。分析各组患者产前、术中及术后的出血、输血、严重并发症及母儿预后情况。结果:(1)胎盘植入组的产前出血率为43.6%,明显低于胎盘粘连组(67.7%)及正常剥离组(72.5%)(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组、胎盘粘连组和正常剥离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990±1226)ml、(950±300)ml和(625±383)ml,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为(2208±1409)ml、(1189±822)ml和(773±554)ml,3组的术中和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植入组中37例(94.9%)输血,平均输血量为(2005±1198)ml;胎盘粘连组中16例(88.7%)输血,平均输血量为(963±393)ml;正常剥离组23例(57.5%)输血,平均输血量为(1091±833)ml。胎盘植入组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胎盘粘连组及正常剥离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胎盘植入组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滞的5例患者的出血量中位数为1000ml,平均1020ml,明显低于未行球囊阻滞者(中位数2000ml,平均2135ml)(P0.01)。(3)胎盘植入组和胎盘粘连组分别有26例(66.7%)和1例行子宫切除术。(4)无孕产妇死亡。1例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出血6000ml,一度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愈出院。1例孕29周重度窒息新生儿死亡,其余新生儿均存活病愈出院。结论:疤痕子宫合并中央性行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术前应做好大量输血准备。腹主动脉球囊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出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1〕。PTS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如胎儿生长受限、流产(特别是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等许多产科疾病,都和胎盘内或母体的PTS及血栓形成相关〔2〕。目前,抗凝治疗是针对PTS有效的治疗措施。现将近几年PTS与妊娠期疾病抗凝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918例中期妊娠引产的清宫、钳刮术患者应用依托咪酯作全身静静麻醉,未发现药物对呼吸循环功能有影响及过敏反应,绝大多数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副反应发生率为24.4%,常见的副反应为肢体震颤、咳嗽、呕吐等,清宫术的麻醉效果好于钳刮术,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有效剂量。方法:10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3组。A组34例,75 mg/d;B组33例,225 mg/d;C组35例,600 mg/d×7 d,再450 mg/d×4 d,300 mg/d×3 d;疗程均14 d。结果:A、B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0.59%和27.27%,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治愈率为74.29%,明显高于A、B两组(P<0.01)。3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无明显的改变,但用药后B、C两组的血清皮质醇和尿24 h皮质醇明显升高。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水肿及皮疹。结论:Ru486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需大剂量用药才能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例PE患者(PE组,包括轻度PE 10例及重度PE 15例)和20例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OP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中的OP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OPN免疫反应产物吸光度测定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0.99±0.08),轻度PE组(0.63±0.06),重度PE组(0.34±0.06);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胎盘组织OP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1.65±0.11),轻度PE组(1.19±0.15),重度PE组(0.61±0.10);RT-PCR方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OPN 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1.01±0.08),轻度PE组(0.71±0.07),重度PE组(0.39±0.06).3组均数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PE组胎盘组织中OP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PE组OPN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轻度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OPN的低表达,可能在P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反映PE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雌、孕激素的调控,并表达雌激素受体.胎盘局部组织雌、孕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影响.目的:检测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并做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HLA-ABC,阴性表达CD34,CD45,CD14和HLA-DR,具有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潜能;PCR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β-mRNA扩增效率最低(△Ct:25.2±0.71);雌激素受体α-mRNA扩增效率比较低(△Ct:20.64±2.27);孕激素受体-mRNA扩增效率较好(△Ct:16.11±1.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孕激素受体抗体染色阳性,阳性率为(18.81±9.16)%;但雌激素受体抗体染色均为阴性.结果提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部分表达孕激素受体,低水平表达雌激素受体α,基本不表达雌激素受体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