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急性心包填塞的救治经验。方法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抢救急性心包填塞24例,其中胸部外伤21例,心脏肿瘤破裂、急性夹层主动脉瘤、不明原因右心房破裂各1例。入急诊室时收缩压低于60mmHg(1mmHg=0.133kPa)9例,4例在接诊后即刻发生心搏循环骤停。12例B超检查明确诊断,急诊室剖胸探查11例,手术室手术13例。结果抢救成功21例(87%)。结论急性心包填塞病情危重,快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急诊B超检查诊断急性心包填塞准确率高,急诊室剖胸手术能达到及时解除心包填塞、挽救生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经验。方法对1976年6月~2004年10月所收治的闭合创伤性膈疝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合创伤性膈疝的病因以交通事故最多见,占77.3%,术前诊断明确15例,确诊率68.2%。全组治愈20例,治愈率90.9%。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9.1%。随访15例,随访率为71.4%,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诊断的措施包括提高对闭合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胸部平片,电视辅助下胸、腹腔镜诊断性检查。  相似文献   
43.
腺苷A1受体触发延迟预处理对兔心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A1 受体激动剂延迟预处理对供心的保护效果。方法大白兔以A1 受体激动剂PIA预处理24h后制成离体心脏,以4℃改良St.Thomas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放入该液中低温保存4h ,再灌注1h。观察心功能恢复率、心肌ATP、CK -MB释放量。另设单纯改良St.Thomas液保存对照组。结果PIA预处理心功能恢复率 (+dp/dtmax % )为59.75±18.41 ,明显高于对照组 (38.18±13.92),差别有显著性 (P<0.05)。心肌ATP含量 (10-3μmol/wetg)PIA预处理组为4.08±1.34 ,明显高于对照组 (2.02±0.88) ,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苷A1 受体激动剂延迟预处理能改善供心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流出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4例VSD合并AI的临床资料、VSD补片修补和主动脉瓣处理方法。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6例(6.4%)。在主动脉瓣脱垂伴轻度AI60例中,出院时超声检查(UCG)14例仍有轻度AI,随访中2例加重需再次手术。在主动脉瓣成形术25例中,UCG提示23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2例轻微返流,2~5年后3例返流加重。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中1例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流出道VSD伴有AI,应根据主动脉瓣病理改变而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5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A组,n=155)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n=195),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动脉血PO2、PCO2以及因镇痛措施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除术后第4h外,各时段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动脉血PO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PCO2低于A组(P<0.05)。B组镇痛副反应少于A组。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于剖胸术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方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6.
对近10年来,关于"援物比类"方法在藏象学说构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归纳其成果:①明确了"援物比类"的概念及其应用类型——"比类"说理与"比类"推导;②肯定了"援物比类"与西方逻辑类比方法的同中有异;③积累了"援物比类"方法在藏象学说构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的具体材料;④对"援物比类"方法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既肯定了其历史成就与方法论价值,又认识到其缺陷与不足.并指出此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①对"援物比类"方法哲学基础的研究薄弱;②对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整理;③"比类"说理与"比类"推理混同作述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对脑部供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本实验采用3-0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超声下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并同时造影观察脑侧支循环情况及对脑功能影响.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血流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阻断两动脉后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增快、血管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减小、血流量(blood flow velocity,BFV)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则无明显差异,侧支循环开放通畅,脑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部血供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在覆盖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 NF)-κB、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用开胸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结果 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未见脑组织损伤改变,NF-κB、HIF-1α低表达;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缺血、缺氧改变,NF-κB、HIF-1α高表达,阳性单位结果分别为(43.9538±4.9238)、(25.0838±3.3532),阳性率结果分别为(0.4468±0.0717)%、(0.4643±0.06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组织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在覆盖左颈总动脉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过度训练组(O组,n=12)和过度训练+NAC干预组(N组,n=12).通过7周反复力竭性游泳训练建立动物模型.分组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心肌细胞PDC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胞质中细胞色素C(Cyclin C)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TNNI3)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O组心肌PDCD5mRNA、胞质Cyclin C蛋白表达及血清TNNI3水平明显升高[PDCD5:2.297±0.098比1.060±0.065;Cyclin C:0.485±0.161比0.327±0.120;TNNI3:(198.107±12.060) ng/L比(84.854±11.57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NAC干预后,与O组比较,N组心肌PDCD5 mRNA、胞质Cyclin C蛋白表达及血清TNNI3水平明显下降[PDCD5 mRNA:1.739±0.065比2.297±0.098;Cyclin C:0.381±0.326比0.485±0.161;TNNI3:(128.265±11.489) ng,/L比(198.107±12.06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于C组[PDCD5:1.060±0.065;Cyclin C:0.327±0.120; TNNI3:(84.854±11.57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C能够下调力竭性游泳应激后大鼠心肌细胞PDCD5mRNA的表达,抑制Cyclin C从线粒体向胞质释放,从而达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巢式PCR检测胎儿组织人细小病毒B19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荣平  韩美玉 《医学争鸣》1995,16(4):282-284
作用设计合成的两对引物建立了巢式PCR-EB染色法检测B19DNA新技术,扩增产物为104bp片段,敏感性达0.007fg,是一般PCR的100倍,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诊断B19感染的新方法。用该方法检测了57例自然流产和死胎的胎儿组织,17例阳性,其中自然流产11/42(265),死胎6/15(40%),证实了国内胎儿有B19病毒感染,和自然流产、死胎可能相关,并对PCR实验中防污染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