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122.
123.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调查及高危亲属基因筛查的意义,报道云南省一FAP家系发病相关基因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结果.方法 查阅对2001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例FAP患者病例,电话联系及登门随访进行其家系调查,绘制家系图谱.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该家系三代共计9人,成员Ⅰ1、Ⅱ1、Ⅱ2、Ⅱ3、Ⅱ4、Ⅲ2、Ⅲ3、Ⅲ48人检出APC基因胚系突变c.3587C>A(S1196X),其中Ⅱ2、Ⅱ2、Ⅱ4、Ⅲ2、Ⅲ3经肠镜检查证实有结直肠多发息肉,Ⅲ4未检出息肉,为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 通过家系调查对高危亲属进行基因筛查可以发现早期患者,尤其是无临床表现的FAP基因突变携带者,以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及预防性手术治疗,降低FAP的癌变率、病死率;APC基因c.3587C>A(S1196X)胚系突变是引起该家系FAP患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方法将113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血清TH水平测定。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为危重症组,评分8分为轻中症组。其中危重组57例,轻中症组55例,比较2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危重组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低T3组和非低T3组(T4、TSH),比较2组APACHEⅡ评分,并将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两变量间进行散点相关分析,最后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评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结果危重症组FT3水平(2.887±0.307)pmol/L显著低于轻中症组(3.925±0.397)pmol/L(P0.001),低FT3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T4水平及低T4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TSH水平(1.150±0.251)μ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0.684)μIU/mL(P0.001),低TSH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中低FT3组与非低FT3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只与FT3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点相关分析显示,只有FT3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FT3与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越重,患者体内FT3水平越低,低T3发生率越高,TSH水平越低,低TSH发生率不变。在急性脑血管病危重症中,甲状腺激素水平(T3)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判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阳和汤治疗慢性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口服阳和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阳和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乳腺症状体征量表各项评分(全身症状、乳房疼痛、肿块及总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引流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1、2、3、4周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3、4周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乳腺症状体征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乳腺症状体征量表中肿块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4%和83.3%,对照组分别为83.3%和61.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复发率为26.7%,对照组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引流率为11.1%,对照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阳和汤是一种治疗慢性乳腺炎肿块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6.
~~T(11;18)和核bcl-10蛋白在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董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83 @高子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病理系)!北京100083 @王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病理系)!北京100083 @李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病理系)!北京100083 @景红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83 @黄雪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83 @克晓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83…  相似文献   
127.
王苗  霍俊锋  孔军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02-1306
目的 了解我国2002-2014年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及二者之间的差异,为科学防控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2-2014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使用Excel 2007,SPSS 23.0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研制的JoinPoint 4.2趋势分析软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0-2025)世界标准人口构成对死亡率数据进行标化。 结果 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中,尤以肺癌死亡率居高,2014年城市肺癌标化死亡率为38.21/10万,农村居民2002-2009年肺癌死亡率逐步上升,尤其在2003年呈现大幅度的增加,标化死亡率为41.67/10万,随后逐渐平稳; 2002-2014年城乡居民肝癌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农村胃癌、食道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城市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宫颈癌死亡率城乡长期变化趋势一致,近年均有增高的势头。 结论 2002-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别。城乡肺癌死亡率均居榜首;农村地区肝癌、胃癌、食道癌死亡相对突出,城市地区结直肠癌、膀胱癌死亡率相对突出;城市乳腺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城乡宫颈癌死亡率逐步升高。预防仍是肿瘤工作的重点,城乡应结合流行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了解城市留守小学生与非留守小学生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共患状况,并研究监护人焦虑、抑郁,亲子依恋,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对其的影响。 方法 2016年6-9月选取前期初筛的城市留守儿童89人,并按1∶1配对设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焦虑和抑郁问卷、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安全感量表、家长焦虑自评问卷、家长抑郁自评问卷。 结果 1)留守组和对照组小学生焦虑检出率(43.2% vs.32.1%,χ2=2.023,P=0.155)、共患检出率(22.2% vs. 17.3%,χ2=0.314,P=0.575)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留守组和对照组小学生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 vs. 13.6%,χ2=6.261,P=0.012)。2)留守组小学生焦虑、抑郁和共患与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躯体情感、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焦虑和抑郁还与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小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共患均与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躯体情感、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呈负相关(P<0.05),除此之外焦虑和抑郁分别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呈显著负相关(P<0.05)。3)留守组小学生情感成分对焦虑、抑郁和共患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2、-0.173、-0.515;对照组小学生,情感成分对抑郁和共患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4、-3.252,学校生活对共患的回归系数为-3.998。 结论 城市留守小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共患情况较非留守小学生严重,生活质量、亲子依恋、安全感等均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9.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狭窄最常见于峡部,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 ~8%.缩窄导致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并可引起心功能下降,未经治疗的CoA预后不佳.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治疗及经皮介入治疗,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术后长期监测其并发症、心功能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该文对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情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部位分布规律。 方法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部位所用腧穴之频数、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 结果(1)针刺处方用穴以四肢部腧穴最多112穴(2 324次),其次为躯干部位腧穴61穴(748穴次),头面颈项部53穴(547穴次)最少。(2)四肢中手、足、前臂、上臂部、胫踝、股膝选穴最多;躯干部脘腹、腰尻选穴最多,肩背次之,胸膺、腋胁侧腹最少;头面颈项部中头面部选穴较多,而颈项极少。(3)四肢部合谷、三阴交运用最多,曲池、委中次之;躯干部肾俞(56穴次)、中脘(55穴次)、膻中(47穴次)、气海(46穴次)最多;头面颈项部百会(72穴次)最高,其次人中(47穴次)、风池(42穴次)、上星(36穴次),颈项(4穴)最少。(4)四肢部选穴不仅范围广,且总体腧穴及单个腧穴运用频度均较高;躯干部选穴虽较广,但单个穴位使用频次不高;头面颈项部腧穴中偏重使用百会、人中、风池等穴。 结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选穴以四肢部腧穴运用为主,躯干次之,头颈部相对较少,具体选穴以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居多,躯干区选穴较广,但单个穴位使用频次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