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猪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治疗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细胞生长素(hepatic growth factor,HGF)是小分子多肽类物质,能刺激34%肝切除大鼠肝细胞DNA合成。我们在用其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大鼠急性肝衰竭取得较好疗效后,进一步治疗CCl_4及胆固醇等诱发的大鼠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联合在体电脉冲(EP)介导的HBVDNA疫苗(pS2.S)免疫HBV转基因(Tg)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HBVTg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pS2.S+pFP、pS2.S+pcDNA3.1免疫治疗和pcDNA3.1对照组。联合免疫质粒总剂量40μg/只,按1:1比例混合接种。初次免疫后第4、8周分别进行第一、二次增强免疫,免疫前后分别检测血清学、组织学及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结果HBVDNA血清定量检测结果,pS2.S+pFP组免疫第8周(13317±2539)拷贝/ml、第12周(6462±3359)拷贝/ml时分别较免疫前(36159±7769)拷贝/ml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2.S+pcDNA3.1组第4周(20618±9523)拷贝/ml及第8周(23818±5319)拷贝/ml时均较其免疫前水平(36090±4421)拷贝/ml明显降低(P〈0.01),但不能持续到12周(27691+13071)拷贝/ml。并明显高于此时pS2.S+pFP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终点(12周)pS2.S+pFP组强小鼠个体血清HBVDNA及肝组织HBsAg表达水平降低的同时,伴随其血清ALT水平及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目的升高。结论,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能够增强HBVDNA疫苗抑制强鼠HBVDNA复制和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3.
HBV转基因小鼠脾脏DC的TLR2、TLR9和T细胞Elispot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HBV转基因小鼠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pot方法分别对转基因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Toll样受体TLR2、TLR9和分泌γ干扰素T细胞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同种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脾树突状细胞表达CD11c及TLR2、TLR9无明显差异,但分泌IFN γ的T细胞对HBsAg特异性刺激产生的斑点数存在显著差异(P<0 0 5 )。结论:提示HBV转基因小鼠的先天和后天免疫状态是正常的,仅对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4.
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抗-HBs产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评价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中蛋白(preS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按组织学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结果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在DAI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β-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h达高峰,伤后24h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结论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胼胝体和大脑皮层。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56.6%(30/53),并随分级增高表现为逐级增高的趋势,脑膜瘤Ⅱ级与脑膜瘤Ⅰ级相比,χ2=8.873,P<0.01,脑膜瘤Ⅲ级与脑膜瘤Ⅰ级相比,χ2=11.793,P<0.01,但脑膜瘤Ⅲ级与Ⅱ级相比,χ2=2.365,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MVD在脑膜瘤Ⅰ级中计数为(18.98±8.34),Ⅱ级中计数为(26.48±10.35),Ⅲ级中计数为(38.91±12.95),呈逐级增高趋势,MVD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值具有显著差异。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组的MVD(16.34±6.72)值明显低于survivin表达阳性组(30.07±11.55),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参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及微血管的新生,故可作为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8.
大鼠糖尿病模型早期病理观察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筛选成模早期对糖尿病变化敏感的器官组织及生化指标.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腹腔一次性注射0、20、30、50和80mg/kg的STZ,注射STZ后第2天开始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及体质量,第9天实验结束时,取肾脏、胰腺、眼球、心脏、肝...  相似文献   
89.
杨富强  董明驹  朱磊 《重庆医学》2011,40(4):349-350
目的通过测定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急性肾炎组及慢性肾炎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肌酐浓度,用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Cys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肾炎组、慢性肾炎组SCr、Ccr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慢性肾炎组及全部IgA肾病患者Cys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SCr的异常率(P<0.01);CysC浓度与Ccr呈负相关(r=-0.796,P<0.01)。结论在IgA肾病中CysC是一种比SCr、Ccr更敏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脑干腹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脑干腹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近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2例肢体无力好转,2例不变,4例为一过性加重,3例轻微加重,1例四肢瘫.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25.1个月,失访1例,正常工作生活5例,生活自理1例,需要照顾1例,死亡4例.结论 尽管手术危险困难,显微外科治疗脑干腹侧胶质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