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51.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芳芳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14):2563-2567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综述了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方面,应该从药材栽培、加工炮制、投料、提取、浓缩、大孔树脂纯化、柱色谱、萃取、醇沉、结晶以及成品检验的过程中引入过程分析技术,并提出了过程分析技术如何在中药注射剂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案,旨在透彻地理解并控制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从而确保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均一性及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青蒿单效浓缩过程中近红外在线快速检测模型,并讨论吸光度的变化对其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在线收集9批浓缩液样本,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批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总酸和固含量PLS模型参数如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 9和0.962 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783 5和0.948 8,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825 8和0.978 0。结论青蒿浓缩液样品吸光度范围为0~2.0,该光谱建立的总酸和固含量的PLS模型的预测相对偏差(RSEP)值均在10%以内,能够满足青蒿生产过程中质量要求,说明当吸光度范围为0~2.0时,通过增加样品数和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消除吸光度太高(即透过率太低)对青蒿近红外模型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探究首发 精神分裂症(SZ)患者血清微小RNA-146a-5p( miR-146a-5p)、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 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收治的95例首发SZ 患者作为SZ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qRT-PCR检测各受试者血清miR- 146a-5p 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miR-146a-5p与TRAF6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分别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miR-146a-5p与TRAF6在首发SZ中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首发sZ发生的因素。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SZ组患者血清miR-146a-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P<0.01),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44,P= 0.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SZ组患者血清miR-146a-5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 , TRAF6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28,P= 0.000);PANSS总评分、PANSS阳性、-般精神病理症状非持续性错误数、错误应答数与miR-146a-5p 水平均呈负相关,而与TRAF6 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5) ;相较于miR-146a-5p. TRAF6 mRNA单独诊断首发SZ发生,二者联合检测诊断首发 SZ发生时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Z =2.037,P= 0.042;Z= 2.162,P=0.03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R-146a-5p低表达及TRAF6 高表达是影响首发SZ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首发 SZ患者血清miR-146a-5p的表达显著降低, TRAF6 mRNA 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二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有望成为首发SZ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4.
顾春波  徐芳芳 《新中医》2022,54(1):116-1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造口引流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造口引流手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肿胀、会阴不适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及SAS、SDS评分均降低(P<0.05),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会阴不适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及SAS、SDS评分均较低(P<0.05),PCS、MCS评分较高(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造口引流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茶多酚提取方法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以茶叶为原料生产茶多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医药典籍中已记载茶有61种保健作用和20余种药用功能,并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茶多酚的6种提取方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简要论述茶多酚作为茶叶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种有效成分混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以期对荼多酚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喻樊  徐芳芳 《抗感染药学》2013,10(2):107-109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2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盐酸氨溴索的含量,并对这2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稳定性实验和含量测定过程中,同一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RSD均值为0.86%和1.27%,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均值为1.40%和1.8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的含量,其RSD值前者小于后者,结果更为准确。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的含量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且稳定性好,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基于混合模式同质化培训背景下的全国52所医院护士对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掌握程度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选取全国52所医院的1 06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 067份,回收有效问卷1 06...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性,73岁。因右上腹部包块伴胀痛1个月,于1996年9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内;Bp24/17kPa。肿瘤情况:右上腹部膨隆,扪及巨大肿块,下界达脐下,内界过正中线,光滑、质韧、活动、边界清、有压痛、有波动感。左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CT检查见右肾下极巨大囊性低密度区,边缘尚规则,其内可见多层状高密度区,并见钙化斑,肾中下极明显破坏。临床诊断:肾癌。于1996年9月16日手术。术中见右肾约35cm×30cm×25cm,上极质硬,下极可触及波动感,先从肾下极囊性区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对病理科医务人员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工作倦怠问卷(CMBI)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20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30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分析两者工作倦怠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病理科医务人员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评分分别为(28.42±6.57)分、(13.72±3.24)分、(10.27±2.16)分、(4.07±1.29)分。高分组SSRS总分平均为(32.51±8.63)分,低分组SSRS总分平均为(15.64±6.74)分,差异有显著性(t=2.60,P<0.05)。高分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总分,除客观支持外其他因子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山奈酚与锰的反应条件并合成山奈酚锰配合物。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配合反应的最佳酸度、原料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原料物质的量比次之,pH影响最小。结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物质的量比为1.0:2.5,pH为6,25℃下反应3h配合物的产率最大。且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推测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