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 探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患者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将60例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患者根据抗癫痫药物(AEDs)疗效分为RSE和非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RSE),比较两组患者EEG模式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中,与NRSE组比较,RSE组患者发作期EEG呈持续性放电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5.44,95%CI=1.24~23.96,P=0.04).50例EGG呈间歇性演变的患者中,与NRSE组比较,RSE组患者发作间歇期EEG呈周期性放电与痫样放电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75,4.12;95%CI=3.19~277.32,1.09~15.58;P<0.05);而RSE组患者发作后EEG为正常模式的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1,95%CI=0.01~0.91,P=0.04).结论 GCSE患者如EEG出现持续性放电、周期性放电、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给以强化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92.
床旁脑电图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床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alignant MCA infarction,mMCAI)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35例发病48 h内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hemispheric infarction,MHI)患者行床旁EEG检测,盲法判读EEG指标,并分析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按发病7 d内是否发生mMCAI,分为mMCAI组和非mMCAI组,比较两组患者EEG指标以及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出现时,发生mMCAI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并计算其预测mMCAI的准确性.结果 35例MHI患者中mMCAI组20例,非mMCAI组15例,两组间EEG指标[梗死对侧枕部α节律解体、梗死对侧广泛性慢波、梗死对侧优势频率波低波幅、区域性无δ波减弱(regional attenuation without delta,RAWOD)模式、EEG反应性消失]、临床指标(恶心伴呕吐)和影像学指标(梗死范围超过整个MCA供血区、透明隔层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3~5 mm)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出现梗死对侧枕部α节律解体的患者发生mMCAI的风险最高(OR=22.67,95% CI3.89~132.10),预测mMCAI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5.0%,阴性预测值为80.0%,优于其他EEG指标以及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论 床旁EEG指标能早期预测mMCAI,而且预测准确性优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三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演变过程的报道分析,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转归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本研究以宣武医院2006年12月间收治的三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总结其影像学演变的特点,分析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将原发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续出现的脑组织移位和继发性神经结构受损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定义为"大脑中动脉梗死三联征"。同时,根据继发受损神经结构不同,将该综合征分为三型:即半球型、脑干型和混合型。结论大脑中动脉梗死三联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区域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转归特点。关于该综合征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4.
呼吸机外部装置病原菌污染及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呼吸机外部装置不同时间不同部件病原菌污染情况,以指导不同科室制定呼吸机外部装置消毒灭菌实施细则。方法2001年10个月期间对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30例呼吸衰竭患者,于连续通气后的24、487、2 h对其呼吸机外部装置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共采集标本327件,其中193件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59.02%,居前5位的病原菌均为G-杆菌。结论NICU呼吸机外部装置随使用时间的延长,病原菌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病种和特征做好调查,并据此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9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级标准评价脑功能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分级标准对脑功能损伤评价及预测预后的作用。方法  6 8例半球病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BAEP检测 ,并根据 3种不同分级标准 (Hall、Krieger和Cant标准 )进行BAEP分级。结果  3种不同标准的BAEP分级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均为BAEP级别越高 ,预后越差。经Logistic回归分级 ,3者中Hall标准死亡准确率最高 ,Cant标准生存预测准确率最高 ,Hall标准生存和死亡综合准确率最高 ;而Krieger标准除死亡预测准确率高于Cant标准外 ,另两项预测准确率为最低。结论 根据Hall标准进行的BAEP分级更好地反映了脑功能损伤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变化 ,预测准确率高 ,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成人低血糖脑病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低血糖脑病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成人低血糖脑病多发生在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易再次发生,神经影像学改变可帮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迅速恢复血糖水平是治疗的关键,低血糖持续时间长(超过6h),血糖最低1mmol·L~(-1),伴有持续高温,有明显皮质下病灶表明病情严重,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严重的低血糖脑病可造成严重意识障碍,导致脑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损伤,应该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监测和及时处理,减少低血糖脑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7.
2012年,国家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的质控工作从零开始。经过10年的发展,围绕脑死亡判定质控的基本条件,解决了如下问题:(1)组建脑死亡判定质控团队,其中包括脑死亡判定专业技术人员、师资人员、质控管理人员、质控秘书四大团队建设,以及质控专家、质控技术、质控咨询三大工作委员会建设;(2)制定脑死亡判定质控措施,其中包括制定《脑死亡判定质控指标》《脑死亡判定技术管理办法》和《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工作手册》以及持续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医院三级质控管理体系;(3)设定脑死亡判定质控目标,提出了质控技能专业化、质控步骤程序化和质控效率信息化三大核心要素,并围绕下一步脑死亡判定质控目标,提出了增加质控病例体量、缩小质控地区之间差异和扩大质控国际影响力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脑死亡判定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提高脑死亡判定质量。方法(1)基于《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脑死亡判定技术质量控制指标;(2)经2017年-2020年“医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质控,对脑死亡病例进行质控指标分析。结果各项核心质控指标的符合率或合格率逐年提高并达到 90% 以上;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实施率大幅度提升,从46.10%提升至94.90%;复评次数合格率从72.40%增加至92.50%。结论通过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可以量化脑死亡判定质控质量。质控指标需要持续改进,以推动脑死亡判定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
急性脑损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脑损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在重症监护室并不少见。 1998年 12月~1999年 11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NICU )收治患者2 79例 ,由于急性脑损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 30例 (不包括合并肝肾疾病或并发肝肾功能损伤的低白蛋白血症患者 )中2 2例集中发生在入院第 1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