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X线透视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 lipidol emulsion,PLE)治疗体表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06例体表VM采用直接穿刺瘤腔造影观察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引流静脉,确诊后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瘤体内注射。结果:疗效优者70例,良者36例,未见无效者,有效率100%。未见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透视下行局部穿刺瘤腔内注射PLE治疗体表VM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 h,20μg/mL 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 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 TNF-α作用48 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背景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重症化的预测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protein?1,FGL1)在急性感染中能够被IL-6诱导产生,在肝细胞稳态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FGL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中/重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FGL1和IL-6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GL1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中FGL1表达明显上调[(240.26±83.78)?ng/mL?vs?(74.87±29.28)?ng/mL,P<0.001];中/重型患者血浆FGL1水平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271.33±85.27)?ng/mL?vs?(189.22±51.19)?ng/mL,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FGL1评估中/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80(0.631~0.928),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为78.57%和73.9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FGL1水平与IL-6、IFN-γ含量呈正相关(r=0.588,P<0.001;r=0.378,P=0.017).结论 FGL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中明显上调,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4.
DSA下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 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5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第6天死亡1例(右肾出血伴感染).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DSA可进一步明确AD解剖细节并行术中实时监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价值和方法。方法:6例患者经健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其中1例腹主动脉肾动脉平面以广泛栓塞者,采用肱动脉置管。首先有确血栓部位与范围,用导丝或/与导管开辟血栓性“隧道”,充分抽吸血栓物与变性坏死血液后,采用微量泵注入国产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50ml/3-4h。结果:腹主动脉广泛血栓1例,股浅动脉和Go动脉各2例,外伤性腋动脉1例,除后者外溶通率达100%,平均溶通时间21.4h。结论: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治疗,疗效可靠,方便快捷,是治疗闭塞性血管疾患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本中心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18例),普通型组(31例)和重/危重型组(16例)3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COVID-19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3~85岁,平均(46.63±18.63)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平均时长为(7.00±5.02)d,住院时间为(17.07±10.51)d。3组间及两两分组之间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情越重。相较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重/危重型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75%)、咳嗽(57%)、肌痛或乏力(43%)为主,其余症状还包括咳痰,头痛,胸闷、气短及腹泻等。24例(37%)有武汉暴露史,19例(29%)有家族聚集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D-二聚体,CRP,IL-6及ESR水平升高。在重/危重型组患者中,8例(50%)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9例(9/14,64%)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重/危重型组患者中,CRP、IL-6、降钙素原和ESR水平都显著升高。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咳嗽、肌痛或乏力为主要症状。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炎症相关的指标上升更显著,免疫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DSA表现和以分流速度为基础的新分型方法及其在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分流速度将中晚期肝癌动-静脉分流分为3型,即:快速型、慢速型和中速型。对32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经DSA检查进行分型,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封堵治疗。结果 32例中,快速型6例(19%),慢速型16例(50%),中速型10例(31%)。23例(72%)一次封堵成功,4例(13%)二次封堵瘘口消失,3例(9%)因分流口较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未行封堵,2例(6%)因分流口较多且分散仅行部分分流口封堵及栓塞化疗。32例中20例DSA同时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与CT所示相符),超声仅检出16例;栓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术前DSA检查可准确显示动-静脉分流和癌栓情况,以分流速度快慢为依据的分型法简便、实用,在栓塞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中,左颈部6例,其中左腮腺区1例,左颌下区2例,左颞浅部1例;右颈部4例;双颈部2例。12例均行超声检查显示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无痛性包块;7例行CT检查、1例行CT+MRI+MRA检查,1例行MRI+MRA+DSA检查;CT、MRI、MRA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清晰的软组织团块影,增强后所有病灶不同程度强化,大部分强化近血管程度,相邻处气管及血管受压、移位。1例行DSA表现为颈部块影,实质期明显着色。病理为透明血管型9例,局限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其表现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丰乳术后乳腺的X线征象。方法对15例自体脂肪移植丰乳术后患者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观察其X线征象。结果 15例患者30例次乳房X线摄片中,3例次乳房无明显异常征象(非同一患者),27例次乳房后间隙及腺体后部散在类圆形低密度区,其内密度同脂肪密度,27例次中,4例次腺体后缘与脂肪交界处移行不自然。23例次腺体后缘受压前移,显示"占位"效应,其中16例次乳房后间隙内见1~3个大小不等油脂性囊肿形成,并有2例次(同一患者)乳房后间隙内散在颗粒状钙化,11例次乳房内多发等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乳腺X线表现有其特征性,尤其是液化坏死后形成油脂性囊肿并伴有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可完全与乳腺癌钙化征象鉴别,乳腺X线摄影表现也可评价丰乳效果。  相似文献   
60.
慢性骨髓炎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全身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创伤大,手术复杂,术后复发也不少见。根据导管药物灌注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原理,我们自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22例慢性骨髓炎病例,用局部灌注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灌注后为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