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考察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DMEM HG, 10%FBS)、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 LG,10%FBS)、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 LG, 15%FBS)、2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 LG, 20%FBS)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贴壁、扩增的影响。方法① 选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转子间区抽取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细胞,体外培养。选取传代第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assenger one, P1)分别用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培养,测细胞扩增倍数;② 选取传代第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assenger two, P2)分别将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混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中,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测生长曲线;③ 选取4种培养基中培养效果最好的一组细胞,以密度0.5×104/mL接种于24孔板中,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测其矿化能力。结果DMEM LG(15%FBS) 组中细胞扩增倍数为(16.20±1.60)倍,细胞集落形成数为6.11±1.17,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矿化能力最强。结论DMEM LG (15%FBS)培养基较其他3种培养基更符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条件,且更好的保持了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2.
背景:许多研究均特别强调镍离子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腐蚀过程中的溶解作用,而这些离子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应用各种表面处理措施可提高镍钛合金内植入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对表面修饰后镍钛合金的特征进行分析.目的:观察表面改性及未改性的弹性镍钛合金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设置髓内钉内固定材料做对照,比较弹性内固定材料在持续应压力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和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4H8-40型)由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髓内针(ZQY-01型2X150)由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选择清洁级4~6月龄的青紫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10只.每只兔1%戊巴比妥钠(25 mg/kg)麻醉后行股外侧切口,制成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上述材料固定.主要观察指标:4周后取骨折局部骨痂,检测单位骨痂中无机物含量及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并取局部肌肉组织、肝组织及脑组织测定镍离子含量.结果:①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骨痂中无机物含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均高于髓内针内固定组(P<0.05).②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和髓内针内固定组肝、脑、骨折周围肌肉组织内镍离子的含量低于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P<0.05).结论:弹性内固定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的组织相容性优于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63.
完全脱钙松质骨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脱钙松质骨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某些生物学特征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目的:体外观察脱钙骨基质的降解性能、孔隙率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脱钙骨基质的黏附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分别于2005-01-08/04-15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和2007-08-01/11-15在桂林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材料:取青紫兰兔四肢骨干骺端及椎体松质骨,采用Urist提供的方法制作脱钙骨基质.方法:将脱钙骨基质置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测定其降解率;用液体置换法测其孔隙率;用细胞计量法测定生长良好的浓度为1×10~8L~(-1)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主要观察指标:脱钙骨基质的降解率、孔隙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结果:脱钙骨基质的降解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速,完全降解需要10-12周;所测孔隙率为(77.15+3.44)%:浓度为1×10~8L~(-1)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具有较高的黏附率(平均为71.25%).结论:脱钙骨基质的降解曲线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曲线相一致,具备良好的孔隙率和黏附率,提示脱钙骨基质可能为软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雪旺细胞(S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Cs,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纯度。取第4代优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 NGF)、阻断组(NGF+anti-NGFR)、对照组(PBS),提取各组总mR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1.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SCs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活体细胞形态一致,S-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Cs纯度达到91%。紫外分光光度计观察A260/A280为1.8~2.2,1.5%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28、18 s两条清晰条带,证实提取的mRNA质量良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阻断组相比,实验组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均<0.01)。结论外源性NGF可以上调SCs中NF-κB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22例患者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A组);30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明显低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2分,优良率为93.3%;B组平均分为91分,优良率为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6.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这个疾病很少见,中国各大省份及外国对此类病例都鲜有报导,这一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骨质脆性的增高以及一生中反复多次多部位骨折的发生。在这类疾病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人是由于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亦或是因为患者COL1A1或COL1A2基因改变,在编码合成I型胶原纤维的时候发生异常,最终使其结构产生了异常。1979年Sillence等学者提出将OI分为四种类型,并一直使用。至今,OI分型已达XVIII种。OI是一项艰巨的临床挑战,它通常会导致凝血和心血管结构异常、气道阻塞以及伤口延迟愈合。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际OI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病机制、分类、检测、临床难点、最新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闭合钻孔减压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0~45岁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28髋采用闭合钻孔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 h 1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ml.术后20例25髋得到3~36个月随访,术后18例21髋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84%.Harris评分从术前72分上升至86分(P<0.05),影像学示3~6个月时植骨区无骨吸收,1年后植骨与周围骨髓愈合.结论:本术式出血少、操作简单,不取骨不入关节,适于基层医院开展,可避免过早行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8.
唐际存 《华夏医学》2010,23(1):90-93
周围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如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及腓骨小头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IFN)对人来源γδT细胞杀伤骨肉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唑来膦酸(Zol)、Zol和Ⅰ型IFN体外刺激扩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计算扩增倍数。以Zol刺激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为对照组,Zol联合Ⅰ型IFN刺激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为实验组,LDH法检测不同方法扩增的γδ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法检测γδT细胞分泌的IFN-γ。结果:Zol、Zol联合Ⅰ型IFN均可高度选择性扩增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γδT细胞,扩增后γδT细胞具有杀伤骨肉瘤细胞的能力。Ⅰ型IFN预处理γδT细胞后可显著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Ⅰ型IFN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抗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农村及城市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技术的继续教育方法.方法:533名农村及城市社区医院医护人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考核指标,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技术的培训.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构成以初级职称及低学历为主;学习前、后相关理论知晓率及技术操作掌握率增加;学员对教学方法认同率高.结论:采用以麻醉科牵头,多科联合教学的方法,引进新设备仪器,重视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