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3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变化。方法 基于开滦体检队列,用线性和分段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绝经前后SUA变化,并分析基线年龄和基线BMI分别与绝经前后时间分段的相乘交互作用。结果 2006―2020年的7次体检共3 747例女性,共21 223人次体检记录被纳入分析。首次体检平均年龄为(46.19±4.11)岁,中位绝经年龄为51.00(50.00, 53.00)岁。与绝经前相比,绝经后SUA水平升高10.15μmol/L。SUA从绝经前11年开始缓慢增加,平均年增长量为1.99μmol/L;绝经前5~前2年每年平均增加3.30μmol/L;SUA在绝经前后2年的平均年增长量为4.60μmol/L;随后平均年增长量下降,在绝经5年后,平均年增长量降至1.77μmol/L。基线年龄<40岁与绝经后2~<5年(Pinteraction=0.009)和绝经≥5年(Pinteraction<0.001)的时间分段存在交互作用,基线年龄40~<45岁与绝经前后2年时间有交互作用(P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分析高尿酸人群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等11家医院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2014—2015年、2016—2017年健康体检并完成baPWV检测的受检者9 020例,采用偏相关分析baPWV与MAP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P与baPWV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人群中随MAP水平增加,baPWV水平也增加。在调整了年龄后,MAP与baPWV呈正相关(r=0.36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后,MAP与baPWV呈正相关(P<0.001)。按照MAP进行三分位组及按性别分层也得出相似结果。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P是baPWV≥1 400 cm/s的危险因素(OR=6.639,P<0.001)。结论 高尿酸人群中MAP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MAP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女性高尿酸患者MAP升高促动脉硬化的进展更为...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臂间收缩压差(IASBP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参加2010—2018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并完成动脉硬化测量者为观察对象,共50 368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IASBPD的关系。根据BMI水平将观察对象分成正常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并且以IASBPD<10 mmHg为正常,IASBPD≥10 mmHg为异常。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BMI分组与IASBPD≥10 mmHg风险的关联。将BMI分组与性别、年龄的交互项带入模型中以检测是否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敏感性分析中,排除高血压、踝臂血压指数≤0.9的人群后,重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观察对象共46 191例。校正潜在的混在因素后,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总人群中BMI与IASBPD呈正相关(β=0.154,P<...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究青、中、老年不同年龄人群臂间收缩压差(IASBPD)增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参加2010年至2020年体检的开滦职工中,接受四肢动脉硬化检测的51 428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WHO提出的年龄分段将观察人群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组。分别在三个年龄组中按照IASBPD值是否增大各分为两组:IASBPD≤15 mmHg组和IASBPD>15 mmHg组。计算各年龄组IASBPD>15 mmHg的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龄组IASBPD>15 mmHg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人群IASBPD>15 mmHg的检出率为15.65%,青年、中年、老年人群检出率分别为12.90%、15.28%、20.69%(χ2=343.83,P<0.01)。青年、中年、老年3个阶段人群中,IASBPD>15 mmHg共同的危险因素有踝臂血压指数(ABI)降低、超重肥胖、男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高血压。进一步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青年人群IASBPD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2,95...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分析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BPV)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受试者中,2 46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肾功能测定,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作为肾功能评定指标,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 382例。以短时收缩压极差(MMD)作为收缩压变异性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缩压MMD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1 382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e GFR水平随着收缩压MMD的增加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 GFR与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M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24 h和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6.
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增加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空腹血糖≥7.0 mmo L/L或<7.0 mmo L/L但既往已被确诊为糖尿病并使用降糖药物且体质指数(BMI)<25 kg/m2者1 950例,依据基线腰围分为5组,腰围<78 cm为A组(387例);78 cm≤腰围<82 cm为B组(377例);82 cm≤腰围<85 cm为C组(307例);85 cm≤腰围<90 cm为D组(458例);腰围≥90 cm为E组(421例)。应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非肥胖人群新发脂肪肝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7.24±5.13)个月,至2010年度查体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1.85%(231/1 950),A、B、C、D、E组发病率依次为6.98%、9.28%、12.38%、14.19%、15.68%,其随腰围水平的增加而依次升高(P<0.05)。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与A组比较,总人群D、E组的OR值分别为1.97、2.19(P<0.05)。结论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85 cm是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7.
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依据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33 913例作为高血压前期组,其中男27 213例,女6700例,年龄19~95岁。以数据库中血压<120/80 mm Hg且不符合排除标准者17 961例作为理想血压组,其中男12 218例,女5743例,年龄18~96(46.6±12.8)岁。MS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结果①高血压前期组中,男性MS的发生率为14.1%,女性为19.7%。理想血压组MS的发生率男性为4.5%,女性为5.6%。②高血压前期组中无论男女,MS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9岁组及30~39岁组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40~49岁及其≥49组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MS的发生率男性为14.1%、女性为19.7%,高于理想血压人群。  相似文献   
148.
李云  杨鹏  吴寿岭 《实用预防医学》2014,(4):511-513,442
高血压作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许多因素都能够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全面了解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可更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