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肾内科采用注射用葛根素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42例,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的38例对照,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临床肾病期患者80例,诊断据Mogensen分期标准.症状不典型或诊断有疑问时行肾组织活检,证实有肾小球结节性硬化及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即葛根素组和对照组,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的尿微量白蛋白(UMA)、血清胱抑素(S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探讨上述指标在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将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组(正常白蛋白尿组)、Ⅱ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HI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各组的uMA、ScysC、尿RBP。结果①I组与对照组比较,U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ysC、尿RBP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H组与对照组、I组比较,uMA、ScysC、尿RBP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⑧Ⅲ组与对照组、I组、Ⅱ组比较,UMA、ScysC、尿RBP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MA、ScysC、尿RBP均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观察指标,并且在病程早期ScysC、尿RBP的敏感性高于UMA。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方法 使用自动活检装置在B超监视引导下对930例肾脏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结果 在B超定位、导向保证穿刺准确、安全的前提下,用自动活检枪弹射较细的18G切割针所取标本含肾小球个数明显少于16G切割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0例患者一次取材成功率高达100%,20例肾小球数量未达到检查要求;仅发生轻微并发症.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自动活检技术,具有取材部位准确,组织切割快速,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临床工作中值得广泛推广使用的一种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伴微量蛋白尿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老年DN伴微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肾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肾功能、SOD、MDA和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SOD、MDA和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改善DN伴蛋白尿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C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分别联合泼尼松(PED)治疗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在诊断上排除了继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分两组:LEF组40例采用LEF+PED治疗,CTX组40例采用CTX+PED治疗。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脂、肝肾功能,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1)LEF组40例中失访1例,完成6个月治疗39例。CTX组40例中因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中途退出7例,完成6个月治疗33例;(2)治疗3个月后LEF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CTX组(χ2=4.3516,P〈0.05),LEF组的未缓解显著高于CTX组(χ2=4.9059,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未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hUpro、Alb、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LEF组:t=7.0841,9.0998,8.4412,7.7942;CTX组:t=8.7823,9.2826,7.1252,6.9731,P均〈0.01),CTX组的改善略微优于LEF组(t=1.8112,1.6780,0.9881,1.6778,P均〉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CTX组中因不良反应中途退出的比率(7/40)显著高于LEF组(0/40),(χ2=5.6360,P〈0.05);LE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9)显著低于CTX组(13/40),(χ2=4.34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治疗膜性肾病,与环磷酰胺的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较少,但起效稍慢。  相似文献   
37.
腹透管堵管是腹透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再次经腹手术,分离已经堵塞腹透管侧孔的大网膜,并重新植管,该方法创伤大,患者住院时间长,且由于仍为非直视下植管,无法估计腹腔内情况,再次堵管的几率相对较大.我院2003-2006年成功地用腹腔镜对8例患者进行了腹透管再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管大网膜包裹复位方面的经验。方法选择3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管引流不畅患者,通过腹腔镜将缠绕嵌腹膜透析管的大网膜钝性分离,末端重新置入膀胱直肠陷凹或子宫直肠陷凹;并将局部大网膜缝吊于上腹部。结果3例患者腹膜透析管均成功复位,手术时间15—30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复位大网膜包裹的腹膜透析管创伤小、无需重新手术更换腹膜透析管,腹膜透析管放置定位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肾损伤分子1与IgA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樊恒  包蓓艳 《医学综述》2012,(21):3548-3550
肾损伤分子1(KIM-1)是新发现的一种T细胞膜蛋白家族成员中的Ⅰ型跨膜蛋白,其在诊断急性肾损伤、参与肾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gA肾病是由大量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激活补体而引起的肾损伤。近期研究表明KIM-1是近曲小管损伤的敏感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和评估IgA肾病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通过干预KIM-1表达,可能成为治疗IgA肾病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别是针对抗纤维化治疗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有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   
40.
夜尿增多、高血钙、肾功能不全:—查房选录(20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蓓艳 《新医学》1999,30(2):63-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