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例1,男,50岁,因排尿困难3个月,诊断前列腺肥大于1978年10月收住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胸透心肺正常,腹部触诊肝脾无异常发现,肝肾功能正常。肛检前列腺鸭蛋大,质硬。在连硬麻醉下手术探查,见前列腺肿块与周围浸润融合,无法切除,作前列腺活检,双侧髂内动脉结扎,输尿管直肠种植,乙状结肠腹壁造痿,病理诊断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拆线后给予放疗,总剂量为6000rad,并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 及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每2  相似文献   
42.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将表浅性膀胱癌 78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8例 )患者术中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 ,B组 (40例 )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定期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 ,随访时间 3年以上 ,观察患者无瘤间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较B组术后 3年无瘤间期显著延长。术后 1年A组和B组分别有 2例和 6例复发 ,其复发率分别为 5 3%和 1 5 0 %。术后 3年复发率A组和B组分别为 1 8 4 %和4 0 0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和B组分别为 5例 (1 3 2 %)和 7例(1 7 5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中应用低浓度小剂量丝裂霉素粘膜下注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超声在上尿路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在上尿路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经浩,冯秋云,徐仁方,巢志复,车文骏,何小舟,丁鸿,王建平,解斯杰,薛钟1993年6月~1994年6月,采用术中超声监视下行上尿路切开取石术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5...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龙岗区居民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实际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龙岗区社区居民232人和外来工1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社区公众而言,95.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1%)、免疫接种(20.7%)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2%),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16.4%)、消毒隔离措施(12.3%)和疾病预防(12.3%),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16.2%)、网络知识(14.4%)和书籍(12.7%);对外来工而言,87.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7%)、劳动保护和职业病(20.5%)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9%),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18.6%)、预防措施(13.9%)、危害程度(12.8%)和合理饮食及注意事项(12.8%),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21.9%)、墙报宣传栏(13.0%)、书籍(12.2%)。结...  相似文献   
45.
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诱癌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探讨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合适方法。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MNU(2mg/2周)定期作膀胱内灌注,实验周期为14周,按计划处死大鼠,观察不同阶段动物膀胱癌的发生情况。结果60只大鼠中58只完成了实验,2只中途死亡,诱癌组(MNU组)存活39只大鼠中,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37只,占92.5%,2只为不典型增生,占5%。在病理确诊的39只大鼠中,有33只联合使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为膀胱肿瘤,阳性率89.2%。结论MNU经膀胱灌注诱发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方法简单、药物用量少、诱瘤时间短、致癌率高,其诱发的膀胱肿瘤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和人的膀胱肿瘤十分相似,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中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102例AP患者根据亚特兰大临床分类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分析APALI的发生情况及CT表现,并进行CT形态学分级评分,分析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AP共发生APALI 71例,其中MAP 41例,SAP 30例.APALI的CT表现包括:33例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18例出现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20例出现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 APALI的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位居第一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尿液分析、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和监测膀胱癌的传统方法 ,但都有局限性。膀胱癌生物学标记因其无创、简单和敏感性等特点可用于膀胱癌尤其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 ,并且很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具有较高预后价值的膀胱癌生物学标记 ,并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8.
尸体肾移植1210例总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尸体肾移植手术经验,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3年1210例肾移植患者取肾、手术技术、免疫抑制药应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男773例,女437例,年龄6~75岁。病因主要为慢性肾炎(1047例),1210例淋巴毒细胞试验均〈10%,640例行PRA测定,340例HLA-A、B、DR配对。结果 1986-1996年免疫抑制剂采用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硫唑嘌呤(Aza),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5%、85%/80%、65%/6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99/205,48%)。1997-2003年免疫抑制剂采用CsA、Pred、骁悉(MMF),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6%、87%/82%、66%/6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14/25,56%)。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9.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L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地鳖纤溶蛋白(EF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肺癌、乳腺癌细胞,通过MTT法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观察地鳖纤溶蛋白对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分泌VEGF和bFGF的影响。结果 EFP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肺癌、乳腺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EFP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肺癌、乳腺癌细胞的VEGF和bFGF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EFP可抑制肿瘤细胞VEGF和bFGF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