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实现水泥厂总平面布置的定量评价,在确定主要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了三种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理论和可拓学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原理、步骤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两种或更多方案的比选,三种理论都可以实现其定量评价,而对于单一方案,则只能采用模糊理论和可拓学理论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2.
73.
现有光电观瞄装备采取的电子变倍功能大都是采用线性插值进行放大重建,存在细节不明显,边缘模糊的现象。针对目前超分辨重建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多连接卷积网络。该网络构建出多连接网络结构,通过一个较长的跳跃式策略进行恒等映射,实现低层次特征和高级特征的级联,能够同时表征各种复杂的重构场景。采用双参数损失函数来优化训练深度网络,提高网路模型的泛化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具有丰富细节而且清晰的高分辨红外图像,同时也在客观定量评价上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4.
卜闯  高宏伟 《煤炭工程》2020,52(12):175-178
针对超大采高大仰角状态下采煤机摇臂因存在润滑、冷却不良等,导致摇臂齿轮、轴承损坏的情况。对超大采高采煤机摇臂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润滑腔多单元分隔结构的革命性设计,降低了油液飞溅高度|冷却器布置方式的创新升级及冷却水精准控制,保证了摇臂良好的润滑及冷却效果,提升采煤机摇臂在大采高工况条件下运行适应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75.
小口径毛细管色谱柱测定酱油中三种氯丙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小口径毛细管色谱柱和GC-ECD检测器,建立了测定酱油中三种氯丙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弗罗里硅土(FLORISIL)和西雷脱(celite,硅藻土担体)作填料,用乙醚作洗脱剂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净化,用三氟乙酸酐衍生,小口径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检测,对酱油中三种氯丙醇进行了测定。结果:1,3-DCP、2,3-DCP和3-MCPD分别在5~250、3.125~100、5~250p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1.0和0.02μg/kg;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0.64%±2.79%、114.78%±2.50%和103.61%±2.32%。结论:该方法对三种氯丙醇成分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样品中微量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6.
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容错控制的谐波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一相开路后的3次谐波影响,建立了扩展的六相静止坐标变换阵,并根据该矩阵和旋转坐标变换阵建立了电压和转矩数学模型,并且分析了经过扩展变换阵变换后的电压方程中d-q子空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消除解耦后d-q轴电压耦合的2次旋转坐标变换阵。考虑到3次谐波磁链和电感对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容错模式下的电压和转矩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定子铜耗最小约束下的闭环控制策略,针对电压和转矩中的3次谐波扰动,推导了闭环控制中的谐波补偿表达式。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补偿控制策略对3次谐波影响消除有效性,明显改善了容错控制策略在单相开路后的性能。  相似文献   
77.
78.
79.
模糊控制理论在风机、泵类软起动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软起动器设计中的策略,实现了电动机的软起动与软停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构建蓖麻毒素A链(RTA)和RTA-KEEL/KDEL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用PCR法从蓖麻毒素基因组中扩增出RTA及RTA-KEEL/KDEL基因,连接T载体,测序正确后,定向插入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A和pET-28a-RTA-KEEL/KDEL,转化感受态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所表达的RTA及RTA-KEEL/KDEL非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Westernblot分析具有反应原性,MTS法检测,RTA-KEEL/KDEL对CHO细胞具有比RTA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已成功构建RTA和RTA-KEEL/KDEL表达载体,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