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焦敏  张湜  姜岷  孙佰军  杜远超  陈凯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8(11):1337-1339,1342
在丙酮-丁醇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结合组态王和VB软件开发了丙酮-丁醇发酵过程在线软测量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参数实现在线软测量,测量精度为0.221 8.  相似文献   
62.
该研究通过确定大肠杆菌在产酸阶段葡萄糖的消耗与酸中和剂碳酸钠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pH值反馈控制的补糖策略,能够维持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在稳定水平.与分批发酵相比,采用pH值反馈补糖且维持葡萄糖浓度在较低的水平对丁二酸的积累是有利的.当采用pH值反馈补糖并控制葡萄糖浓度在109/L时,丁二酸最终浓度达到57.6g/L,生产效率达到1.15g/(L·h).  相似文献   
63.
潘翠  魏荣卿  刘晓宁  季杰  姜岷 《功能材料》2013,44(9):1324-1327,1331
以聚苯乙烯星型树脂(PS-g-LPS)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星型磺酸型拟均相催化剂(vHP-SPS-Cat),采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因星型柔性链上磺酸基的拟均相催化作用,表现出优于传统均相催化剂浓硫酸以及两种固相磺酸树脂(大孔和凝胶)的催化性能,其最优催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4 g/mol(相对于正丁醇)、n(乙酸)/n(正丁醇)=1.3∶1、反应时间为1h。该催化剂能够在125℃高温下使用10次,酯化产率不变。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淄博市萌山水库引孝济范改造工程的工程背景、工程的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论述,分析了引孝济范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程建设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5.
毛磊  张湜  姜岷  陈可泉 《计算机仿真》2010,27(5):182-185,200
研究丁二酸是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基产品。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具有高效率、环保性和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性而受到众多科学家的推崇。建立相对完善的丁二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既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适当减少繁琐的实验工作,又有助于实现对发酵过程培养条件的优化与控制,辅助提高工艺水平。通过对遗传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改进了交叉与变异遗传算子,并引入精英保留策略,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结果表明,用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丁二酸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在有效解决标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及局部搜索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对完善的丁二酸发酵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6.
L-苯丙氨酸的分离提取对于促进酶法制备工艺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络合萃取分配系数、分离选择性高的特点,对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进行了研究。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和稀释剂的种类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利用D2EHPA-正辛醇体系对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转化液进行了络合萃取研究,经4次萃取和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萃取率达到98 15%;经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收率达94 33%。  相似文献   
67.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pET/aspC)所产天冬氨酸转氨酶立体选择性地催化转化对氟苯丙酮酸(FPPA)生成L-4-氟苯丙氨酸(FPhe)。优化了转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温度37℃,pH值范围5.0—8.0,菌体用量为菌体与FPPA质量浓度比为5.5(菌龄8 h),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0.6%,FPPA的质量浓度7.08 g/L,L-天冬氨酸与FPPA摩尔比为1.6。在最适条件下,经过12 h酶转化反应基本完成,FPPA转化率达到90%以上,FPhe得率达到85%以上,为FPhe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8.
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可泉  姜岷  韦萍  苏溧  吴昊 《化工学报》2008,59(11):2819-2823
引言 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作为C4平台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等有机化学品以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被美国能源部认为是未来12种最有价值的生物炼制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69.
基于高密度培养的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丁二酸俗称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和厌氧代谢的终端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作为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丁二酸可用于多种大宗化学品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由于  相似文献   
70.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和戊二醛(GA)对棉纤维进行化学修饰,考察了载体改性后的性能和对固定化大肠杆菌产丁二酸的影响。改性后的载体菌体负载量提高了63.3%。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43 g/L,添加改性棉纤维120g/L,以MgCO3为缓冲盐,进行批式发酵,丁二酸浓度达到29.6 g/L,比未改性棉纤维提高了11.3%;丁二酸收率达到70.5%,比改性前提高了7.5%;丁二酸生产速率达到0.66 g/(L?h), 比改性前提高了37.5% 。对该材料固载的细胞进行7次重复批式发酵,丁二酸产量、转化率和产率没有下降趋势,具有一定的重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