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张国功  胡淞 《出版广角》2017,(20):26-28
新媒体时代,曾经形成出版热潮的国学经典面临新生的契机.诸多看似常识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在观念上,应该从批判走向宽容与多元;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但更应立足内容建设,回归出版本质;利用新媒体,应充分考量不同特性.其中有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变,更有对出版业恒常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52.
张国功 《出版广角》2013,(Z1):35-36
因得职业之便利,出版人为他人著述作序跋,堪称一种现象。在现当代出版史上,如张元济、鲁迅、叶圣陶等即有古籍整理与出版序跋集问世。只是,在今天的文坛学界,我们常见作者有攀附名人、借虎皮作大旗之俗念;作序者来者不拒、随意应付,更甚者则是廉价吹捧。甚至有作者代笔名人签字序文即出炉之事。无实事求是之心,而有各得其便之意。两相呼应,序跋自然流于下品、面目可憎。这种时风,亦不免影响了编著之间"合则双美"的良性  相似文献   
53.
张国功 《出版广角》2013,(22):31-32
隔着迷离恍惚的时代喧嚣往回望,中青年读书人大多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坊间突然出现诸多地方教育出版社密集推出的重磅人文社科图书,可圈可点者,如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现代学术经典》《全元曲》《世界文豪书系》,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朱自清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朱光潜全集》《宗白华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三思文库》《旧踪书系》,大象出版社的《大象人物书系》,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蔡元培全集》……大众读者一改此前对教育社"吃  相似文献   
54.
1884年,一个名叫巴维尔·尼普科夫的俄裔德国发明家发明了“扫描盘”,显示出一个粗糙的图象,自此以后,电视获得了飞速、令人惊讶的进展。192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第一次进行全电子电视装置试播。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每日播出两小时的电视节目。大约在50年代中期电视  相似文献   
55.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5,23(3):94-98
随着史料整理的相对完成、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以及域外理论的引进,近年的出版文化研究借鉴现代性理论,对近现代出版物的内容及其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包含的现代性特征进行考察.这种研究视角深化了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深度,但也存在简单挪用西方学术话语、泛化、先入为主、夸大、定量化研究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56.
推荐理由季羡林先生1935年8月31日离开北平,1946年5月19日返回上海,在远隔万里的德国留学十年。十年羁旅,万里投荒,季羡林的经历堪称现当代留德学人的代表,也是当代中德文化学术交流史的典型个案。尽管早在1988年季羡林创作有自传式回忆录《留德十年》,但按照当下学界"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的理念,还是期待着季羡林日记的早日问世。未曾想到,直到作者去世及其全集与文集大量出版的2014年,《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这一手资料才  相似文献   
57.
关于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读书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公共性的人文学术出版物. 近年来,或许是出于对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集体坎陷”的深刻反省,以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程光炜《八十年代研究丛书》等为代表,不约而同地呼唤“重回80年代”,成为读书界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而在“穿越”重回80年代时,读书人总是念及当年的三大丛书编委会及其所集结的知识群体:以金观涛、包遵信等为代表的《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以甘阳、王焱、周国平等代表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以汤一介、乐黛云、李泽厚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书院”编委会.  相似文献   
58.
近期,陆续读到中华书局新出不久的四册图书:《中华书局大事纪要》、《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92-2001)、《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以及《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这是我国古籍出版的重镇——中华书局九十局庆之时推出的系列纪念性、献礼性图书。书目及大事纪要,可以让人简要直接地了解中华书局的贡献及历史;《我与中华书局》,则是同题征文的结集,收录了大量围绕中华书局涉及书、人、情、  相似文献   
59.
正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的增订版《思痛录》,我又忍不住重读了一遍出版家、作家韦君宜这本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的反思之书。与此前广为流传的"百年人生丛书"淡灰色的封面相比,增订版封面深黑,和著作孤愤忧思的品格更为契合。这次我才注意到其中有一章节,名叫"编辑的忏悔"。和前后几章节合起来看,可以看出作者在"文革"中对编辑角色、编辑价值的思考与反省。1973年,韦君宜从流放地咸宁  相似文献   
60.
成长的忧伤     
十四岁离家外出求学之前,我一直在乡间的故里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环绕故园的大山,沉默地遮挡住了向迢迢远方伸展的天空,也遮挡住了我们向外面世界眺望的目光。只有村前那条牛绳子般细小的山间马路,蜿蜓地牵系着外面的世界。想起来,童年的生活之轨为自己所划下的半径,几乎没有超出故乡周围邮票般大小的天地。今天回想起来,这样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