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61篇
  免费   11000篇
  国内免费   6616篇
医药卫生   129777篇
  2024年   374篇
  2023年   1403篇
  2022年   3294篇
  2021年   4392篇
  2020年   3723篇
  2019年   2208篇
  2018年   2335篇
  2017年   3056篇
  2016年   2350篇
  2015年   4323篇
  2014年   5644篇
  2013年   6760篇
  2012年   10078篇
  2011年   10354篇
  2010年   9310篇
  2009年   8174篇
  2008年   8630篇
  2007年   8719篇
  2006年   7655篇
  2005年   6130篇
  2004年   4617篇
  2003年   4093篇
  2002年   3219篇
  2001年   3010篇
  2000年   2263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1篇
  1974年   15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10篇
  196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Lucio phenomenon is an atypical reaction of leprosy, characterized by vasculitic lesions that can mim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clinically. Distinguishing the two can be difficult as antiphospholipid autoantibodies may be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leprosy. We report on a 32‐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a sudden onset of fever, hemorrhagic bullae, and skin necrosis on her lower legs. She was treated for AP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but had an inadequate response. A skin biopsy revealed thrombotic vasculopathy an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associated with aggregation of foam cells in the perivascular area and subcutis, with acid‐fast bacilli in the histiocytes and blood vessel walls.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IgM, C3, and fibrinogen deposition in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dermal blood vessels. The patholog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Lucio phenomenon, and appropriate therapy was given. It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the patient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clinical, ser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spects, to obtain the correct diagnosis.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a-1,2岩藻糖基转移酶II(FUT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UALCAN数据库分析FUT2在临床肺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肺鳞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年龄及性别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将FUT2的shRNA质粒转染进H226细胞株中构建FUT2低表达的肺鳞癌细胞模型;利用CCK-8、平板克隆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UT2对肺鳞癌细胞的生长、单克隆细胞团形成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UT2在肺鳞癌尤其是肺鳞癌TNM早中期呈现高表达趋势(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低表达FUT2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单克隆细胞团的形成数,同时,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T2在肺鳞癌中高表达且促进肺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4.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45.
教学与德育有机融会贯通,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医学本科生秉承"以德载医"的精神,肩负"治病救人"的重任,因此德育教育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用有机化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穿插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章以医用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主要从教师的自身道德素养、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和德育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将新时代新理念融入大纲、教案和课堂中,化"知识"为"智慧",变"文化"为"品格",充分发挥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6.
47.
化学药合成过程中水分残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还影响药物及制剂的稳定性、理化性质、溶出及药理作用等,因此水分几乎是大多数药物合成中的必测项目,通过有效除水严格控制反应体系中水分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水分的存在形式,常见除水剂和脱水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与除水能力,以及在药物合成的应用,为药物合成反应中水分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反复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4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四组各10只: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P组),生理盐水组(NS组)。P组给予30 mg/kg的丙泊酚,D组给予30μg/kg的右美托咪定,DP组给予30 mg/kg的丙泊酚和30μg/kg的右美托咪定,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药物均采用尾静脉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5天,第6天起,选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D组、DP组、NS组与P组比较,前4天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组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DP组、D组、NS组(P<0.05);DP组、NS组与D组比较,前4天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2、3、4天三组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第1天(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于在镇静剂量下丙泊酚麻醉所导致的成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短暂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