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实践课程,对医学人才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者作为一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对医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有着独特的见解,尝试从五个方面——开课目的、教师素质提高、教材选取、科研设备服务教学、成绩评价改革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医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的作用,推动化学等基础实验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发展,期望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助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医学高等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的潮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导向,做到勤学、修德、立志、成才达到全方位育人目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课程德育内涵,推动"课程思政"责任共同体,教师为主体,既可创新教学改革方法,有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的是医学专业基础课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赛促教,增进实效"多元化竞赛,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里的德育元素,竞赛活动为载体促进"课程思政"与医学知识融合。在调研医学课程中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现状基础上,不断充分挖掘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构建"竞赛驱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学生批判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模式,既将以竞赛为驱动力,并以医学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医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衔接,体会理论知识外化为实践能力,化知为行、知行合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专业角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指借助专业课程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全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元素的引导巧妙地融合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中,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授课过程、以及课程的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促进《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对接与有机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并对我校《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指以各门各类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及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在各高校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必然。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根据专业特色凝练思政元素融入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爱国主义及爱岗敬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思维等方式,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整合课程中开展和尝试一些新型医学教学模式成为目前医学本科教学探索的趋势。PBL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尝试将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在整合课程中运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的PBL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对整合课程的学习热情增高、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我们初步建立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交互式的评价模式。与传统评价模式不同,教师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发生改变,将有利于教师梯队的建设、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了PBL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不同角度记录和分析了主要问题和对策,将会为优化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PBL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重要的教学工作之一,肿瘤学的临床实习是把理论课程上扩展至临床实践的重要过程,提高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质量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立足于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英语交流能力,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病例教学法和基于循证医学等教学方法,并注重医学人文教育,通过教学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通过临床教学,增加留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总结探索出适合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设"双一流"大学逐渐成为各医学高校的办学目标。而MBBS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与"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息息相关。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与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桥梁学科。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学好病理学,为以后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留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求病理学授课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式,以提高留学生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PBL在留学生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设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的,把临床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基本素材,生动地呈现给医学生,并将他们带入到具体的临床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并形成临床技能、技巧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神经病学知识体系繁杂、理论晦涩难懂,且临床诊断尤其强调"定位定性",逻辑性特别强,常常会让医学生们心生畏怯。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经常会反映课程难度大,由此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故而使神经病学教学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可通过运用导入新课、课堂举例讨论、课后作业及质量考核等CBL常见教学手段实施教学。CBL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习思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利于理论联系实践,对提升临床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出"以整合的理念引领医学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分析了国内外目前的医学课程整合现状,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为例,针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探讨了近年来研究、试行、持续改进整合式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抛砖引玉,对国内兄弟院校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整合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网络教学下医学人文教育中临床实践形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及探讨,旨在为今后的人文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参考。越来越多医学院校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以适应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笔者针对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了PBL、TBL"云教学"、志愿者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群,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使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紧扣时代需求。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使人文理论教学渗入临床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网络教育的大前提下,PBL、TBL"云教学"、志愿者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群可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三棱镜”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医学传播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新教法”的改革尝试。2019年,医学传播学课程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教育。结合本课程“新课程、新教师、新学员”这“三新”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三棱镜”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探索和应用。课程设立以来,课程设计初步形成、教师队伍初步建立、教学内容设置逐步完善、学员成绩优良(完成小论文和科普文章15篇,医学传播学项目设计5项,优秀科普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大医小护”上发表,三项优秀科普项目做了现场科普讲座)、建立志愿者队伍,“三棱镜”教学法初步建立。“三棱镜”教学法应用于医学传播学教育,符合医学传播学的特点和宗旨,有助于学生将来把医学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真正应用到医学传播工作中;为“健康中国”培养医学传播人才的同时建立和培养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育部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相融合的新教学理念,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拟医学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医学专业教育方法,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探究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建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探索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符合未来需求的医疗人员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深入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中医临床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发展之要。我们从“梳理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设计、课程反馈”三方面构建了中医临床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实现了专业课知识传递与德育相融合,以期在医学临床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将思政课融入医学专业课中,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核心价值观。急诊医学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着充分的契合点。如何将思政与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工作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急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容错率极低的急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原位模拟教学方法的系列内容,可以在不伤害患者的情况下进行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原位模拟教学方法在院内急救处置、急救技能社区传播、思政课堂、改良评价工具、心理健康干预等多个方面,达到传授学生知识与引导学生价值观建设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是指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本文探讨了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本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如何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激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健康中国的理念。授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课程思政具体改革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才能达到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学人才这个新时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高教改革22条”的实施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然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及教学科研互动不够等问题均会影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探索创新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分别从理论课、实验课和创新实训3个角度实施了教学科研互动式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期探索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最高等级,强调专业性、开放性和探讨性,激发学生思维和独立学习研究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医学教育过程除了教授医学知识本身,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应更加注重"人"的培养。在线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极大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性、探讨性的教学方式,其中纯在线教学尤为考验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医学教育以人为本的特性、课堂教育时间的有限性和医学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让在线教育的优势十分凸显。《低视力学》是眼视光学临床专业课程,在学院三年制学生、四年制学生以及七年制研究生中均有开设。眼视光学专业的研究生是眼视光学院知识储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的学生群体,在眼视光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率先开展《低视力学》纯线上教育方式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属于一门新兴技术类学科,课程涵盖面广,授课要求理论性实践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怀,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思维、扎实的理工医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医学实践操作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多数院校存在专职教师人员配备较少,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双师”型教师建设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知识融合,挖掘本学科潜在优势,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通过探索“双师”型教师建设模式,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培养教师各方面技能,促进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教师优势互补,挖掘医学影像技术教师队伍潜力,激发教师授课及科研热情,努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努力推动整体教学进程,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