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7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医药卫生   54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为灰毡毛忍冬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对其鉴别。结果:首次系统阐明了灰毡毛忍冬的生药学理论。结论:为制订灰毡毛忍冬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骨炎一号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骨炎一号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骨炎一号微球,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采用小杯法测定骨炎一号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计算其累积释药量。结果:制得的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9μm,粒径在1-12μm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48.39%,包封率为19.32%。骨炎一号微球在108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78.4%,t1/2为40.8h,Higuchi方程为Y=0.1326 X-0.4782,r=0.9951。结论: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骨炎一号微球制备工艺,且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53.
脂质体不同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脂质体不同给药途径的文献研究 ,对脂质体在口服、肺部、鼻腔、经皮等给药途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4.
王秀丽  李大金  袁敏敏  余敏  姚晓英 《生殖与避孕》2004,24(5):257-261,i001
目的:通过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b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hCMV1为载体分别构建分泌型、带有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phCMV1-6His-hCGb-C3d3和phCMV1-6His-hCGb,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并用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别用hCGb-C3d3融合蛋白和单用hCGb间隔4周两次免疫生育期雌性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中抗hCGb抗体滴度,并对各组小鼠产生的抗血清拮抗hCG诱导的小鼠子宫增重效应进行比较。结果:C3d3使hCGb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1 995倍,hCGb-C3d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具有很强的抑制小鼠子宫增重作用。结论:通过分子佐剂C3d3可以大幅提高机体对hCGb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hCGb-C3d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对hCG的生物学作用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氟化钠 (Na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观察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和肝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 (AST)和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的影响。结果 氟化钠可使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下降 ,且呈现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其IC50 为 3 5 8mmol/L ;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2和 4mmol/L染氟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56.
基于小波变换纹理分析的医学图像检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尔小波变换纹理分析的图像检索方法.并与基于共生矩阵的纹理识别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据此.实现了一个图像检索原型系统。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57.
机会致病原虫动物模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机会性致病原虫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卡氏肺孢子虫为机会致病原虫的代表虫种,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实验课中给实验动物口服免疫抑制剂,学生按时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变化,并称体重后记录。至第3周取卡氏肺孢子虫肺组织匀浆,经右胸注入部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内。第6周解剖大鼠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并取肺组织制片检查病原体。结果实验组大鼠口服免疫抑制剂醋酸地塞米松,5周后一般状态较差,有明显的脱毛,咳喘等现象;体重由原来的160~180g下降至120~140g;肺组织印片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对照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逐渐增加,由原来的160~180g增至190~210g;一般情况良好,肺印片镜检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虫。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观察和检查结果,对机会性致病原虫的致病特点有深刻认识。结论有效的实验操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移植中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SD→W istar)子宫异位移植模型,分为正常子宫对照组、同基因子宫移植组和异基因子宫移植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2~6天切取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移植后第3天,异基因组组织病理表现出排斥反应并进行性加重;同基因组移植子宫无排斥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同基因组中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同基因组相比,异基因组中除TGFβ1移植后第3天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P<0.01)。3种细胞因子表达于移植后第4或第5天达到高峰(P<0.01);IFNγ升高幅度为IL-10的4倍,TGFβ1的16倍。结论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在SD→W istar大鼠子宫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中有一定作用,其中以IFNγ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我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实践。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使基础课程与疾病防治紧密结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基因,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质粒pGBKT7-ESAT-6和pGADT7-CFP-10,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连接片断的正确性后,采用醋酸锂法顺序转染酵母菌AH109。结果共转染pGBKT7-ESAT-6和pGADT7-CFP-10的酵母菌AH109可以在SD/-Ade/-His/-Leu/-Trp培养基上生长,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阳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蛋白可以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