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01篇
  免费   2986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医药卫生   3493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1117篇
  2020年   975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1195篇
  2014年   1715篇
  2013年   2077篇
  2012年   3011篇
  2011年   3172篇
  2010年   2951篇
  2009年   2497篇
  2008年   2556篇
  2007年   2410篇
  2006年   2026篇
  2005年   1471篇
  2004年   1003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改良Nance弓在矫治上颌腭侧埋伏尖牙时矫治力方向设计及支抗设计的作用.方法 7例单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手术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接舌侧扣;戴入改良Nance弓,利用改良Nance弓位于腭侧不锈钢丝上的附钩,先将尖牙冠向后牵引绕过侧切牙的牙根,直到位于正常尖牙间隙的腭侧,如尖牙间隙不足,则粘结上颌托槽,预备尖牙间隙;再采用直丝弓技术将埋伏尖牙向唇侧移动,排齐牙列,调整咬合关系.对治疗后牙齿的松动度、牙髓活力等进行观察.结果 7位埋伏尖牙均被牵引至牙弓的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附着良好.结论 改良Nance弓在矫治上颌腭侧埋伏尖牙时,在矫治力方向设计和支抗控制方面有独特优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2012年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1例,按伤后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依次分类,观察各患者术后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Logistical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骨折不愈合病例。Logistical回归分析得知延迟手术对全部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为0.61(P=0.12),对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0.82(P=0.39),对骨折畸形愈合的相对危险度为0.61(P=0.12);各组并发症发生与否的手术时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筛选与安氏Ⅱ类错骀矫治后侧貌美观程度密切相关的硬组织指标。方法选取141名恒牙期安氏Ⅱ类错骀患者,通过对患者矫治后侧貌美观程度的评价得出高分组与低分组,将两组患者的19项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判断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并通过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判断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与侧貌美观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侧貌美学评价高分组的ANB角、NA-PA角等9项指标与低分组的相应指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显示UI-AP突距、NA-PA角与安氏Ⅱ类错胎矫治后侧貌美观程度密切相关。结论UI-AP突距、NA-PA角与安氏Ⅱ类错骀矫治后侧貌美观程度密切相关,UI-AP突距、NA-PA角越小,侧貌美观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性平足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而就诊的47例(94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长屈肌腱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27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0足),肌腱断裂组(C组,27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侧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足内侧纵弓相关参数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heel pitch angle, HPA)、距骨第一跖骨角(tarsal and 1st metatarsal angle,TM1),并结合3组间年龄、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HPA 21.9°±3.3°,TM1 2.5°±2.2°;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HPA 16.8°±3.5°,TM1 6.5°±3.2°;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 HPA 11.5°±3.6°,TM1 11.2°±4.9°;3组间上述参数比较有差异。测量HPA4°者:A组5/27足,B组30/40足,C组27/27足,3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其严重程度与RA平足呈正相关,且受年龄及病程双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非HL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及其相应供者64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测序方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基因(MPO)、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MBL)、CD14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SNP,结合CMV pp65检测结果,比较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ACE、CD14、MPO、MBL基因SNP的差异.结果 ACE 16内含子基因多态性分布:DD型14例(10.9%),ID型72例(56.3%),Ⅱ型42例(38.8%);CD14-159位基因多态性分布:CC型18例(14.1%),CT型81例(63.3%),TT型29例(22.7%);MPO-463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G型100例(78.1%),A型2例(1.6%),GA型26例(20.3%);MBL启动子-550位基因多态性分布:H型28例(21.9%),HL型73例(57.0%),L型27例(21.1%);MBL启动子-221位基因多态性分布:Y型87例(68.0%),YX型38例(29.7%),X型3例(2.3%);MBL外显子1区基因多态性分布:A型94例(73.4%),AB型32例(25.0%),B型2例(1.6%).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供、受者ACE、CD14-159位点、MPO-463位点、MBL启动子-221以及外显子1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MV阳性组供者MBL-550位点HL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供者MB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描述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死亡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上海市1999-2006年期间新登记并确诊的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病患者共14589例,其中≥60周岁的老年患者共5068例(34.7%),<60岁的非老年患者共9521例(65.3%)。研究描述了两组患者人口学、临床特征、细菌学、死亡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并以logistic回归逐步前进法鉴别老年患者中可能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中男性4167例,占82.2%,非老年患者中男性6699例,占70.4%(χ2=244.8, P<0.01)、老年复发患者1447例,占28.6%;非老年患者1240例,占13.0%(χ2=536.3, P<0.01);老年有合并症患者1472例,占29.0%,非老年患者1172例,占12.3%(χ2=624.2, P<0.01);老年涂阳患者4313例,占85.1%,非老年患者7625例,占80.0%(χ2=31.6, P<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中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空洞者(1480例,占29.2%)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120例,占32.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9, P<0.01)。老年患者病死率(668例,13.2%)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139例,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7, P<0.01)。在5068例老年组患者中,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逐步前进法分析显示,70~<80岁(OR=1.89, 95%CI=1.54~3.32,P<0.01)、80岁及以上 (OR=3.71, 95%CI=2.91~4.74, P<0.01)、男性(OR=1.72, 95%CI=1.34~2.21,P<0.01)、有合并症(OR=1.53, 95%CI=1.28~1.83,P<0.01)、涂阳(OR=1.33, 95%CI=1.02~1.72, P=0.03)、居住地区为郊县(OR=1.49, 95%CI=1.24~1.79,P<0.01)和耐多药(OR=1.95, 95%CI=1.10~3.48,P=0.02)与死亡相关。结论 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死率远高于非老年患者。高龄、男性、有合并症、涂阳、居住于郊县和耐多药是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 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 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 rhPTH(1-34)]和依降钙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及血清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 SPARC)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PTH组(n=89),给予rhPTH (1-34)2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和CT组(n=35),给予依降钙素20U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1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定各组一般生化指标,腰椎L2-4、左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血清钙、磷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SAP)、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等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情况.结果 rhPTH治疗12个月后腰椎L2-4骨密度较基线增加了7.9%(P<0.05);血清钙和BSAP水平12个月时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8.3%和93.4%(均P<0.05);血清SPARC水平12个月时较基线增加了12.6%(P<0.05);与治疗前相比,依降钙素治疗12个月时腰椎L2-4骨密度增加了3.2%(P<0.05);血清钙、BSAP和SPARC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rhPTH (1-34)能显著促进骨合成代谢,其疗效优于依降钙素;血清SPARC水平的增加可能在rhPTH促进成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重组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Prugniaud(PRU)株缓殖子期特异抗原(BSR4)基因,并检测其免疫特性。方法将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SR4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分别以慢性感染PRU株刚地弓形虫小鼠血清和健康小鼠血清为一抗,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ting)鉴定BSR4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用3H-TdR掺入法检测慢性感染PRU株刚地弓形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浓度BSR4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增殖水平,计算刺激指数(SI)。以BSR4重组蛋白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急性(抗弓形虫IgG-IgM+)和慢性(抗弓形虫IgG+IgM-)弓形虫病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血清,各20份,评判该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质粒pET28a(+)-BSR4经IPTG诱导后表达重组蛋白BSR4,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45 000的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能被慢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1、5和25μg/ml重组蛋白BSR4刺激感染弓形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SI分别为1.13、0.88和1.17,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46、0.24和0.49,均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BSR4抗原能被慢性弓形虫病患者血清(IgG+IgM-)特异性识别(20/20),而不能被急性弓形虫病患者血清(IgG-IgM+)识别(0/20)。结论重组BSR4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甲状腺小结节(结节长径≤10 mm)的径线特征及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病理诊断的353例患者的665个甲状腺小结节(结节长径≤10 mm)的前后径与横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恶性结节对于前后径≥横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93.6%、97.4%),良、恶性结节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规则边界、不完整晕环、微钙化、穿入血流,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都很低;恶性结节对于低回声的敏感性高(89.2%),特异性低(19.1%)。结论根据小结节的径线特征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