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117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及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CVC组患者更多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做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 中国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尚需改进,尤其是对于使用CVC的患者。有必要开展临床评价研究,建立适宜的抗凝方案,推进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42.
李丽丽  黄琪  彭代银  吴德玲  韩岚 《中草药》2018,49(13):3087-3094
目的优化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工艺,探讨其对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建立OGD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采用终质量浓度为20、40、80 mg/L的知母须根总皂苷进行干预。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信号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22%,料液比1∶11,提取时间73.33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8.38%,实测提取率为8.33%。PC12细胞经OGD损伤4 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知母须根总皂苷对其呈现保护作用,并随着知母须根总皂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知母须根总皂苷能明显减少OGD损伤PC12细胞中ROS含量及凋亡率,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知母须根总皂苷可上调PC12细胞Bcl-2表达并下调Bax表达。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得率高、提取效果好。知母须根总皂苷对OGD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OGD诱导PC12细胞ROS含量、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伴有i(17q-)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骨髓细胞经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用PML/RARα和HER-2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ML-M3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染色体均存在t(15;17)易位及i(17q-),并通过FISH检测加以证实。2例RT-PCR 均检测到了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i(17q-)是APL中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附加异常,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9例,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86例与传统护理组63例。对整体护理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被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人院第2日、手术当日及出院当日)的状态焦虑水平、血脂含量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状态焦虑水平(分)整体护理组手术当日(51.64±7.78)分、出院当日(38.94±4.37)分与传统护理组(74.42±8.29)分、(59.97±5.7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水平(mmol/L)整体护理组手术当日、出院当日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护理组血肿或出血、桡动脉痉挛或闭塞、心律失常、发热以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与状态焦虑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地锦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用于评价地锦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Promo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2℃,分析时间85 min.结果:10批地锦草样品得到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24个共有峰,各共有峰之间的分离度较好,各批次指纹图谱相似度≥0.90.结论:地锦草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地锦草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比较生黄芩、酒黄芩中12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3,5,7,2'',6''-五羟基黄酮(HQ-1)、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2)、黄芩苷元-7-O-β-D-葡萄糖苷(HQ-3)、5,7,2'',3''-四羟基黄酮(HQ-4)、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5)、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等12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生、酒黄芩饮片中12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值),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12个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5 ℃。结果:12个黄酮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78%~104.13%,相对标准偏差(RSD)0.12%~0.7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0.3%,其计算值和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结果显示黄芩酒炙后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和HQ-3含量分别降低了7.54%、5.3%、4.14%和16.1%;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HQ-2、HQ-4和HQ-5成分分别增加了30.38%、35.92%、28.04%、48.41%、20.54%、43.88%、8.6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黄芩酒炙前后12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痰热瘀阻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MVA) 患者在使用黄连温胆汤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及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痰热瘀阻型PMVA 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检查明确诊断为痰热瘀阻型PMVA 的患者,共84 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根据病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同时选择正常体检人群43 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选时以及PMVA 患者在治疗5 d 后的vWF 及Hcy 水平。结果:PMVA 组患者vWF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VA 组患者Hcy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vW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WF 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vWF 水平治疗前后差值11.819 μg/L,常规治疗组vWF 水平治疗前后差值7.407 μg/L,2 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VA 组患者Hcy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瘀阻型PMVA 患者vWF 水平较正常体检人群显著升高,但Hcy 水平与正常体检人群相当,PMVA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vWF 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有下降。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对vWF 水平的影响,有可能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对荷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并考察其抗菌、降脂降糖效果。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和波谱鉴定技术分离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其对10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用4-硝基苯基乙酸酯和4-硝基苯-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其对胰脂肪酶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种生物碱,分别为荷叶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鹅掌楸碱、lysicamine、原荷叶碱和杏黄罂粟碱。测得鹅掌楸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32μg/mL,杏黄罂粟碱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状小孢子菌的MIC均为16μg/mL。在300μmol/L浓度下,鹅掌楸碱及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在α-糖苷酶靶点上抑制活性分别为40.29%±3.06%及27.62%±2.21%。结论荷叶中的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具有一定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FD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每组35例。辨证针刺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辨证分型后,肝气郁结型配膻中、章门,脾胃气虚型配脾俞、胃俞,肝气犯胃型配期门、太冲,湿热滞胃型配阴陵泉、内庭;普通针刺组取穴同辨证针刺组主穴;非穴位针刺组取主穴旁开10mm处,均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评价症候总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74.2%(23/31)、20.7%(6/29),辨证针刺组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在SF-36、NDI、症候总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辨证针刺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明显(治疗后比较,SF-36评分:84.54±5.93vs 81.44±6.22,63.46±6.59;NDSI评分:18.94±9.30vs 21.23±8.39,43.93±11.26;NDLQI评分:71.42±7.23vs 63.11±7.06,54.87±6.00;症候总分:22.06±15.80vs 32.52±16.88,47.97±10.92,P0.01,P0.05),普通针刺组较非穴位针刺组改善明显(P0.01,P0.05),非穴位针刺组仅治疗后的NDS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辨证针刺治疗FD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