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DR-ECO)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探讨该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DR-ECO中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20株DR-ECO中,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4/5和aph(3')-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5%、5%、65%和55%;只有1株检出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其余基因型均未测出。结论:本组DR-ECO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aadA4/5和aph(3')-Ⅰ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而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检测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情况,以了解LAP-2型β-内酰胺酶对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水解活性.方法 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PCR法,在SWISS-MODEL利用PDB数据库作同源建模获得LAP-2型β-内酰胺酶的受体分子3D结构,使用ArgusLab4.1软件中的DOCK模块作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克拉维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中18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阳性率为90.0%,其中TEM阳性率50.0%,CTX-M-1群阳性率65.0%,LAP阳性率5.0%,LA T/CMY阳性率5.0%,OXA-1群阳性率25.0%;LAP-2型β-内酰胺酶催化效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结论 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1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对接的结合自由能,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结合自由能下降为前3位.  相似文献   
53.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严格规范血液检测操作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必要措施。为了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现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手工酶联免酶吸附试验(ELISA)法和仪器ELISA法,  相似文献   
54.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理念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文献与评价文献质量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了搞好中医临床护理教学,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笔者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对此运用循证护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
王晨  赵彬  高晶晶 《全科护理》2024,(9):1678-1681
综述ICU病人的营养不良现状、营养状态的筛查与评估、营养干预研究,以期为ICU病人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感染小鼠模型,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点。方法:用HPIV3兰州分离株HPIV3LZ1728C19毒株鼻腔接种BALB/c小鼠,每天检测体温和体质量。用ELISA检测血清HPIV3特异性IgG、IgA滴度,实时定量PCR...  相似文献   
57.
高晶晶 《中医研究》2009,22(1):13-14
儒文化注重礼法与纲常,其尊经崇古之风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医家的思想,导致了改革与创新的艰难。侠文化则追求自由与反抗,恰好抵销了儒文化在思想上的保守与僵化。儒侠两种文化的互补对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影响重大,表现在其文风、论治、论理等各个方面,对中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甘草及六一散在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探索六一散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甘草及六一散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给予六一散或甘草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Tmax,Cmax,T1/2,AUC0-480:给六一散后分别为:(45.0±10.6)min,(532.8±257.7)ng·mL-1,(72.6±36.5)min,(26568.7±7682.7)ng·mL-1·min-1;给甘草后分别为(240.0±30.4)min,(480.7±157.6)ng·mL-1,(141.4±26.7)min,(100447.4±58896.2)ng·mL-1·min。结论:相对于单用甘草,给予六一散水煎液后大鼠血浆中的甘草次酸达峰时间提前,达峰浓度提高,有利于复方快速而集中的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59.
中药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药力直达病处,止痛作用迅速有效,初步探讨了癌痛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的用药思路,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近治与远治相结合、提邪而出与攻而散之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胎儿前脑无裂畸形(HPE)的临床特征和孕期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61例于孕11+6周以上进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胎儿HPE的孕妇,并分析胎儿HPE的检出率.结果 共筛查出HPE胎儿25例,均合并各种多发性畸形.其中,22例合并面部畸形,15例合并脑积水,5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其中非意愿受孕17例.结论 早中晚孕联合筛查具有早期发现胎儿HPE的重要临床价值;合并面部畸形是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非意愿受孕者应作为筛查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