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肺栓塞症(PTE)和深部静脉血栓症(DVT)近年来有增高的倾向,其原因尚不明确。在美国发病率为270~400人/100万人。一般认为东方人本病发病率较低,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近10年其发病增加了约3倍。所以,对PTE及DVT作为重症合并症不断增加的倾向要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报道10例临床病例,对神经外科领域的PTE及DVT的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岩上静脉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岩上静脉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上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对6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病人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岩上静脉及其属支的各项情况。结果①岩上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呈游离悬空状.多由2-3支属支静脉汇成.最终注入岩上窦的内、中2/3段。其属支静脉起自小脑半球的前缘部分和脑桥腹侧面,岩上静脉主干之间或两侧的岩上静脉之间存在交通连接。②根据尸头单侧岩上静脉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干型(9侧,30.0%)、双干型(17侧,56.7%)和三干型(4侧,13.3%);根据55支岩上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内听道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内侧组(17支,30.9%)、中间组(24支,43.6%)和外侧组(14支。25.5%)。临床所见与解剖结果基本一致。③岩上静脉的主干或属支与三叉神经密切相关,可与三叉神经直接接触,形成压迫。没有见到岩上静脉或其属支与面神经、位听神经相接触形成压迫的情况。结论岩上静脉是颅后窝最大的和最常遇到的静脉,其主干和属支在走行过程中与三叉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相毗邻.并且可以对三叉神经形成压迫。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作为责任血管和阻挡手术人路的岩上静脉或其属支静脉.可以完全切断。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脑膜瘤石蜡标本40例,分为WHOI~Ⅲ级3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Ki-67核抗原。结果VEGF、MVD值、Ki-67表达随脑膜瘤分级升高而增加。在WHOⅠ级各组织类型中,VEGF在内皮细胞型脑膜瘤中表达最高,其次为过渡型脑膜瘤及纤维细胞型脑膜瘤,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EGF与MVD、Ki-67呈正相关。结论VEGF、MVD值、Ki-67表达强度可能是鉴别良恶性脑膜瘤、判断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是难治性、复发性脑膜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4.
疣组织自体植入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用疣组织自体植入疗法治疗5例顽固性难治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故障现象 :开机走纸 ,不论选择 2 5mm/s ,还是选择 5 0mm/s ,走纸速度均以相同的较快速率运行。分析检修 :仪器走纸时 ,用万用表电压档测电机两端电压 ,约为 7 5V ,明显高于正常走纸时的电压 (2 8V或 4 7V)。再用万用表频率档测锁相环IC2 10的第 14脚频率 ,选择 2 5mm/s纸速时为2 5 0HZ;选择 5 0mm/s纸速时为 5 10HZ (表有一定误差 ) ,判断基准频率产生电路基本正常。后用万用表测J2 0 3的 3~ 4脚电压为 0V ,怀疑是测速传感器问题。正准备拆下检查 ,无意中手碰触到传感器至J2 0 3的引线 ,走纸速度忽然慢了一下。…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0例和手术夹闭治疗组30例。结果:血管内治疗组ADL、NIHS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手术夹闭组,同时血管完全闭塞率、预后良好率也优于手术夹闭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神经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神经外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治疗后不同时点的GCS评分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9.
背景:近几年有报道,检测环孢素A的峰浓度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环孢素A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指导移植后的临床用药比检测谷浓度更合理,而对大样本临床资料统计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早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峰值对判定环孢素A抗排异疗效及毒副作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单抗免疫荧光偏振法同步监测环孢素A全血谷浓度和峰浓度,回顾性分析78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观察6个月,48例未发生任何移植后并发症设为正常组,16例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设为急性排斥反应组,14例出现药物性损害设为药物损害组,观察各组谷浓度及峰浓度在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或药物毒性时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各时间段发生急性排异患者环孢素A谷浓度与未发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而各时间段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环孢素A峰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移植后1个月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患者谷浓度和峰浓度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的( < 0.05)。移植后2~6个月,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组谷浓度与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而峰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提示,监测环孢素A峰浓度能有效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移植后2~6个月监测环孢素A峰浓度能有效预测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肾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不仅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取决于所处外环境中各种信号的影响。 目的: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transplant,Gene therapy,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基因工程治疗的良好载体,转基因培养后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细胞源。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