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06/2021-12于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194例384眼,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行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脂质层厚度测量,分析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根据脂质层厚度将纳入患者(384眼)分为脂质丰富组(49眼)、脂质平衡组(27眼)、脂质轻微缺乏组(266眼)、脂质显著缺乏组(42眼),四组泪河高度有差异(P=0.022),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322)。脂质层厚度分级与泪河高度呈正相关(rs=0.143,P=0.006),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相关性(rs=-0.090,P=0.083);泪河高度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也无相关性(rs=0.038,P=0.460)。结论: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同的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疟疾发病规律,指导部队做好害虫防制和临床诊治工作,我们对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24例散发疟疾进行收集整理,并浅析如下:1病例资料1.1资料来源24例病例中,祖籍南方入伍的15例,占62.5%;祖籍北方入伍的9例,占37.50%;...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老年NSCLC晚期患者GP方案化疗3周前后血糖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NSCLC晚期患者,测定其空腹血糖值,后给予GP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进行3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值,对比其化疗前后血糖变化.结果 经过3周化疗,化疗结束后血糖水平在6.1 ~ 7.0mmol/L范围内(IFG)患者13例,占总患者数的18.84%(13/69),血糖水平大于7.0mmol/L(糖尿病)患者7例,占总患者数的10.14% (7/69),其余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化疗前69例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4.86±0.82mmol/L,化疗后上升至6.81±1.09mmol/L,化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 老年NSCLC晚期患者GP方案化疗3周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在化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治疗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例二线放化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患者接受依维莫司治疗(10mg/次,1次/d,28d为1个治疗周期);如患者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可减量至5rag/次,1次/d。评价依维莫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例患者中,骨肉瘤10例,软组织肉瘤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2例、黏液纤维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依维莫司治疗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4例,疾病控制率为75%(15/20)。20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6d(95%可信区间:29~63d),中位生存时间为56d(95%可信区间:33~79d)。10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和10例骨肉瘤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5d和56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d和140d。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80%)、胃肠反应(30%)、皮疹(25%)和乏力(25%)。结论:依维莫司治疗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5.
中西药联用药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就是药动学。中西药合用是为了增强药物效果或减轻毒副作用,但是如果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本文就部分中西药的联用对药动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开发繁琐和固定性等特点限制了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和传播,而积件是突破课件使用局限性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充分发挥CAI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该文对生理学CAI积件库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从现有学科知识点的划分、素材的搜集、积件开发平台和积件库存放平台的选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积件库的建设方法,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质子泵(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各60例,将慢性胃炎组随即分为两组:1荆花胃康组(30例):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荆花胃康,疗程7d;其中荆花胃康,口服3粒,2次/d,14d。2四联对照组(30例):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丽珠得乐进行治疗,疗程7d;其中枸橼酸铋钾,口服220mg,2次/d,14d。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随机分为三组:1荆花胃康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2四联对照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3标准三联组(30例):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7d。各组入选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HP根除治疗1周之后继续兰索拉唑(按30mg,1次/d)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7d、14d、21d及49d以上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积分评估。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d嗳气、上腹胀及上腹痛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明显优于四联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三联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荆花胃康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根除率方面可与传统四联相媲美,在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9.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教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探讨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会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讨论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21例会阴痛患者,评估其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及回访。所有病人采用综合疗法(一般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进行治疗。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及症状及局部体征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女性15例(71.4%),男性6例(28.6%),发病年龄57.9±14.9岁,病程为18.0(4.5~36.0)个月。发病原因包括会阴部手术史、腰骶椎间盘疾病和会阴部的慢性病史等。治疗前、治疗后与回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5±2.1、3.2±1.4和3.8±1.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和回访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后相比,回访时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回访结果: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5例,治愈率(33.3%)及有效率(76.2%)较高。结论:会阴痛以女性多见,中年人好发,慢性病程者为多。发病原因包括会阴部手术史、腰骶椎间盘疾病和会阴部的慢性病史等。包括神经阻滞的综合疗法治疗会阴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