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51.
Kummell病为一种少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随着相关病理学及椎体血管解剖研究的深入,已形成椎体缺血性坏死假说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假说。Kummell病影像学表现在诊断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X线片显示椎体内真空裂隙现象高度提示Kummell病,但不能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依据;MRI检查结果取决于检查时病变椎体内容物性质,用于Kummell病鉴别诊断、疾病分期和判断椎体病变性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在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与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该文就Kummell病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应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法(Cloward法、类Robinson法和撑开植骨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通过手术前后影象学资料比较及临床疗效观察,对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提示,前二种术式术后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变小、颈椎前屈增加,而撑开植骨术能使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增大,并能维持颈椎生理弧度。三种术式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7%、69%、80%。作者认为撑开植骨法优于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53.
全髋关节置换后聚乙烯内衬应力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假体中聚乙烯内衬在髋臼不同植入方向和不同直径股骨头时,在平地行走和上楼等不同运动状态下关节面白的接触应力水平。方法建立金属髋臼、聚乙烯内衬以及相应直径股骨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中心加载关节负荷,非线性接触弹塑性分析内衬关节面的接触应力。结果髋臼植入的前倾、外展角度不同和股骨头直径变化以及不同运动状态对内衬应力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上楼等高负重运动以及股骨头直径减小均可增加内衬的应力,直径小于28 mm的股骨头在上楼时内衬的应力水平可超过聚乙烯的屈服强度;髋臼前倾(0°~30°)和外展(30°~60°)角度变化对平地行走时内衬应力水平的波动在20%左右,应力水平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但是在上楼时前倾和外展角度的增加均可增加内衬的应力,前倾大于15°时应力峰值均超过聚乙烯的屈服强度。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考虑选择股骨头直径较大的髋臼假体,并且严格控制髋臼植入在安全范围内,术后避免或减少上楼等高负重活动均有利于减少对内衬的破坏。  相似文献   
54.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Chamley Elite骨水泥型和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后股骨总体应力以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根据Charnley Elite骨水泥柄和Summit非骨水泥柄假体形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关节合力以及相关肌肉的肌力负荷,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总体应力模式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两种假体植入后没有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模式,应力峰值区域均位于全长股骨的中下段,但股骨应力峰值有所下降。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质等效应力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下降最严重的区域为近段内侧象限即股骨距区,应力遮挡率分别达90.8%和95.3%;向假体远端应力水平逐渐增大,直至假体远段和末段水平应力值逐渐恢复并接近生理水平。就该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假体比较而言,引起的应力遮挡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应力下降程度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假体要高于Charnley Elite骨水泥型假体。结论:两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股骨近端形成显著的应力遮挡,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和分布的改变是引起术后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的原因之一,也是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的类型以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的力学基础。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均需通过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应力遮挡。  相似文献   
55.
创伤后骨溶解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后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自1986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创伤后骨溶解症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6~57岁,平均28.8岁。受伤原因:摔伤3例,车祸伤2例,运动性损伤1例。受伤部位位于坐、耻骨3例,锁骨远端3例。X线片显示骨溶解距受伤的时间分别为1个月3例,1.5个月1例,3个月1例,1例运动性损伤者确切时问不详。受伤时X线检查发现坐、耻骨骨折2例,肩锁关节Ⅰ度脱位1例,其余3例未见明显的骨折、脱位。分别对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发生于急性创伤后,1例发生于运动性损伤后,症状均以局部疼痛为主,部位集中于坐、耻骨及锁骨远端,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溶解,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原骨溶解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重建,但骨重建迟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所有病例病理显示纤维软骨组织增生,滑膜充血、增生,骨坏死,软骨下骨微骨折,破骨细胞活跃,可见骨组织化生和部分纤维化。结论 创伤后骨溶解症与特殊部位急性创伤或运动性损伤关系密切,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的骨髓腔内水肿、囊性破坏或大范围的骨溶解吸收。创伤性骨溶解症早期诊断困难,应注意与恶性骨肿瘤相鉴别,其保守治疗效果好,适当使用骨吸收抑制剂能改变病程。  相似文献   
56.
颈椎前路减压三种植骨融合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比较及临床疗效观察,对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提示,前二种术式术后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变小,颈椎前屈增加,而撑开植骨术能使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增大,并能维持颈椎生理弧度。三种术式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7%、69%、80%。作者认为撑开植骨法优于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上的差异。方法 :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0日收治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8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42例,腰椎管狭窄症组46例,因年龄因素剔除22例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6例,腰椎管狭窄症组30例。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各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h,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矢状面轴向垂线落在骨盆的区域(sagittal vertical axis location,SVA-Location),T1脊柱骨盆倾斜角(T1-spinopelvic inclination,T1-SPI),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spinopelvic inclination,T9-SP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胸椎后凸角(TK)值小6°左右,P=0.031。其他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胸椎后凸小,躯干更倾向于笔直;腰椎管狭窄患者胸椎后凸大,矢状面生理曲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58.
MRI诊断胸腰椎骨折后柱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后柱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14-75岁,平均45.8岁;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伤7例,其他损伤13例。82例患者中单节段骨折65例,双节段骨折16例,三节段骨折1例(有连续两个节段骨折),损伤节段共100处。术前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MR检查,评价PLC损伤情况。术中探查并记录PLC损伤程度。分析MRI诊断PLC各部分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 MRI诊断棘问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92.3%、95.2%和93.3%,特异度分别为98.6%、98.7%和100.0%,符合率分别为97.0%、98.0%和99.0%。MRI显示小关节囊损伤22例,术中探查小关节囊损伤21例。MR检查PLC损伤的整体符合率Kappa值为0.786。结论 MRI是诊断PLC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高的特点,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介绍坐位下行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俯卧位组15例和坐位组26例比较其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出血色、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两组输液量和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坐位组较俯卧位组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结论:在坐位下进行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野出血量少和安全等优点,是颈椎椎板成形术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  相似文献   
60.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上世纪60年代Bohier首先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疾病,之后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该系统为植骨提供了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避免植骨块脱出。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5月应用带锁钢板螺钉系统治疗颈椎病86例,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