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23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16例尤文肉瘤作临床病理回顾。本组年龄平均17.4岁,男女比例为4.3:1。2/3见于长骨,股骨最多,次为盆骨。病程平均9.5月。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其次是肿块,发热一般为低中度热,WBC轻度升高。巨检肿瘤自髓腔经骨皮质浸润软组织,鱼肉状,常见出血坏死。镜下为密集、一致的小圆细胞;纤维组织小梁和形成的不规则小叶;常见假菊团以及出血坏死。本组诊断及治疗大多己属晚期,预后很差,约83%病例1年内死亡。建议重视临床、X光和病理三方面相结合,使本病获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32.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51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毁损术,5例行延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单侧、1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个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2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58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6例双侧),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并行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后脱盲率88.24%,脱残率为58.82%。后囊混浊和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
肿瘤细胞耐药严重影响化疗效果和肿瘤预后 ,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障碍。肿瘤细胞耐药存在多种机制 ,并在不同阶段启动 ,使细胞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增强。实验表明 ,许多化疗药物通过诱导或强化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因此细胞的凋亡抑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存并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 [1] 。 Bcl- 2是最受关注的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 ,它的高表达可阻断多种因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使细胞对放化疗耐受 ,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耐药基因 [2 ]。1 Bcl- 2基因及其蛋白Bcl- 2是 1 985年 Tsujimoto在研究人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染色体 t( 1 4;1 8)易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MDR1基因表达与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原发性肺癌,癌旁组织及淋巴结中MDR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DR1阳性率分别为54%和1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转移淋巴结组织MDR1阳性率为53%,而非转移淋巴结组织未见MDR1阳性表达;各病理类型中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MDR1阳性分布不同,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36.
用大黄造成实验性脾虚模型,并引起小鼠肠道内菌群紊乱,其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拟杆菌菌量均下降,当服用褐多孔菌水煎剂后,这些菌量均上升为正常水平。本研究表明,褐多孔菌不仅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也具有调节功能,并对脾虚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心脏创伤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心脏创伤急救处理的病例资料,全组均进行开胸手术,修补心脏创伤。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症。结论 快速及正确诊断,急诊开胸手术修复心脏破口是救治心脏损伤危症患的关键。注意合并心内损伤的诊断。主动脉瓣破损以主动脉辩替换为主,做扩大辩环的准备。  相似文献   
38.
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1 00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维湛  陈志能  吴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54-1455
目的总结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经验。方法对1994~2004年行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1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术后效果良好。套环脱落时间最长13d,最短8d,平均9.5d。脱落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并发包皮感染3例,套环脱落4例,包皮撕裂3例,包皮环嵌入冠状沟2例,阴茎头出血1例,尿潴留1例。结论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出血或出血极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切缘整齐美观,术后护理方便,手术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探讨高龄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和结果:作者对1989年6月~1997年5月手术切除的41例高龄高危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由于强化围术期管理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全组无住院死亡.作者强调积极术前准备,创造有利手术条件,选择合理手术方法,加强术后心功能保护及呼吸道管理,特别是环甲膜穿刺注药刺激咳嗽排痰,气管镜检查吸痰、抗菌素药液支气管灌洗及酌情合理使用呼吸机等.结论:上述措施均为扩大手术适应范围安全度过手术难关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甲基化分析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中的价值,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31的初诊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对照者以及在18个月中动态观察5例AML治疗前后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的变化。31N初诊期AML中25例,14例对照者中的0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P<0.01)。动态观察的5例AML,全部初诊期及完全缓解时的4例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完全缓解后3个月、5个月、6个月复发。完全缓解和CT基因高甲基化阳性1例及阴性1例未复发。提示该方法有助于检测AML的M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