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13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1].晚期乳腺癌通常原发肿瘤病灶较大,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有的因肿瘤与胸壁固定或皮肤侵犯,腋窝淋巴结融合固定,甚至皮肤破溃无法实施手术,预后更差[2].对晚期乳腺癌行介入治疗效果较好[3].1995~2005年我科对38例中晚期乳腺癌采用内乳动脉置管化疗,临床疗效较满意,现将相关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锌布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布洛芬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醋酸钠缓冲液(醋酸钠6.13 g,加水750 ml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至4.0)-异丙醇(50∶4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3 nm。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布洛芬线性范围分别为31.65~84.4、2254.65~6012.4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2%和99.06%。结论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复方锌布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布洛芬。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18例,对其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至2007年12月,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 随访期内,共33例患者死亡,占28.0%;25例患者术后出现疾病进展,占21.2%.Ⅲ、Ⅳ期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3%和39.4%,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3%和4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仅有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Ⅲa期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现已平均随访16个月均无瘤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包括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和术后辅助联合放化疗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对不同治疗方式分析显示,行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未行该手术者(P<0.05);术后残留灶直径≤1 cm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残留灶直径>1 cm者(P<0.05);术后行辅助联合放化疗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未行联合放化疗和仅行放疗或化疗者(P<0.0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应在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的基础上,除仪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Ⅲa期患者外,术后均应辅以联合放化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HBV侵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对IFN-γ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60例,巢式PCR检测PBMC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8.3%(29/60)的患者PBMC中检测到cccDNA;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BMC中IFN-γ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BMC中cccDNA阳性组IFN-γ表达和分泌水平低于cccDNA阴性组(P<0.01).结论:HBV慢性感染者PBMC中IFN-γ表达和分泌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5.
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杆菌,有丰富的荚膜,常寄置于人体呼吸道和肠道,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的感染.  相似文献   
76.
《伤寒论》中“试探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病证纷繁复杂,“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阴证似阳,阳证似阴”、“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疑似难辨的证候是临证医生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先作试探性用药,通过观察病人对试探性药物的反应,进一步辨别诊断和治疗。正如《景岳全书》所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者,即当先用此法。”其中“探病之法”即所谓“试探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法”),它有助于准确的辨证,帮助认识疾病的本质,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78.
从高活性菌株到获得高产量活性产物之间,发酵是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设计4种内生菌发酵培养基,对89株分离自傣药植物且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及5株潜在放线菌新种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的提取物用3种展层系统作薄层色谱(TLC)展层,用UV(254nm、366nm)和茴香醛试剂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用1号和4号培养基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最丰富,2号和3号培养基产生的较少;用II号展层系统(氯仿∶甲醇=4∶1)和III号展层系统(正丁醇∶乙酸∶水=4∶1∶5)作TLC层析,检测到的产物最多;3种检测方法以茴香醛检测到的代谢产物最丰富。对每一株菌而言,产生最多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各不相同,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菌株选用的发酵培养基不一样。探究适合的发酵培养条件,为活性产物的分离、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严晓红  陈云 《湖北医学院学报》1999,20(3):181-183,193
通过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当归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的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及扫描电镜下EC形态结构的影响,并观察当归在体外对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作用24h后,ox-LDL组LDH漏出明显增加,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当归+ox-LDL组LDH漏出显著减少,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80.
湿疹的发病与湿邪密切相关,从分析湿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提出了培土制湿的湿疹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