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案:对30例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400mg/d,疗程5-7d;对70例泌尿道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400mg/d,疗程5d。结果:治愈率86.7%,有效率93.3%,只有2例(2%)出现了轻度的皮疹;2例(2%)出现肝功能轻度升高反应。结论: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不仅适用于泌尿道感染,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62.
目的 探讨前列腺活检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动力学特点,同时观察前列腺癌患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间前列腺活检后PSA变化的差异.方法 对血清PSA异常的36例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活检后在第10、30、60、90 分钟分别进行血清总PSA、游离PSA、F/T比值测定,并描绘血清PSA动力图,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非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癌组,并进行两组T-PSA动力学结果的比较.结果 36例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的T-PSA、F-PSA、F/T比值均显著升高,而且在活检后10 分钟即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根据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36例患者中前列腺癌14例,非前列腺癌2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10 分钟值与活检前值的比率较60、90 分钟时的T-PSA活检后比率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T-PSA活检后比率无明显变化.即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前列腺活检后血清T-PSA、F-PSA、F/T比值明显升高,在活检后10 分钟即可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前列腺活检后,非前列腺癌组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组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63.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治疗的20年临床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20年来BPH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的变化,为今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729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年限分为1996~1995年间及1996~2006年间2组,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并发症、其他慢性病伴随症、前列腺总体积、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在前后2个10年阶段的变化。结果:前10年间诊治患者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伴随症发生率、经尿道微创手术比例、术前并发症中泌尿系感染及肾积水发生率要低于后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包括急慢性尿潴留发生率2个阶段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10年间开放手术比例、术后并发症中伤口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二次手术发生率要大于后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患者就诊年龄趋于老年化,伴随症增多,腺体体积增大,微创手术逐渐替代传统开放手术占据主要地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因此当前BPH的治疗应注意患者身体状况,尽量选择对患者打击小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64.
前列腺穿刺活检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PCa)的金标准。20世纪80年代,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及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PCa检出率大大提高。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安全简便,穿刺准确性和成功率高,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适应证、穿刺技术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5.
目的:比较二极管激光(diode laser)和铥激光 (thulium laser) 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将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极管激光(Di组)或铥激光(Thu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解质变化及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eostatic symptomatic score, IPSS)、残余尿量(post-voiding residual volume,PVR)、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 Qmax)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评分、PVR及Qmax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hu组平均手术时间(71.4±16.5)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5.0±1.1) g/L,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3 d。Di组平均手术时间(61.5±19.6)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4.4±0.90) g/L,无输血事件,平均尿管留置时间2.1 d。Di组平均手术时间比Thu组缩短9.9 min(P = 0.026),但并无临床意义。血红蛋白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Na+、渗透压等均无明显差异,无电切综合征者。与术前基线值相比,术后第1、3个月IPSS、PVR、Qmax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同期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极管激光或铥激光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缓解BPH相关下尿路症状,其短期效果相当,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6.
<正>1职业女性健康维权事不宜迟据有关部门提供数字,目前我国约有2亿劳动者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国家劳动统计年鉴报道,我国城镇职业女性为4324.6万人。职业女性从事的行业复盖范围广泛,其中以化工、电子、纺织(含石棉制品)、印染、制药、箱包、制鞋、缝纫、蓄电池、造纸、酿造、包装等  相似文献   
267.
目的 探讨脑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收治的1例脑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头颅MRI示占位性病变,曼氏裂头蚴抗体为阳性,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结合术后病理学,免疫学及影像学特点而确诊,术后辅助吡喹酮治疗,最终痊愈。结论 脑曼氏裂头蚴病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综合临床资料、免疫学、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8.
269.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静脉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经验。结果18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无癫痫发作或再出血.均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脑静脉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脑血管畸形,应尽可能采用非侵袭性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0.
为探讨抗孕激素药米非司酮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4 2 、PC3的促凋亡及生长抑制作用 ,将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加入到体外培养的 2株前列腺癌细胞中 ,分别在培养后 3d、5d、7d用SRB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加药后 2 4h、48hLNCaPC4 2 和PC3细胞凋亡情况。发现 :高浓度米非司酮 ( 2 0μmol/L)对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株LNCaPC4 2 、PC3于 3d、5d、7d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5 5 .79%、66.3 7%、71 .5 4%和 87.42 %、98.1 5 %、1 0 0 %。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即 2 .5、5、1 0、1 5、2 0 μmol/L对LNCaPC4 2 、PC3细胞株 7d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1 7.0 7%、3 5 .77%、5 3 .66%、63 .41 %、71 .5 4%和 48.2 5 %、63 .42 %、82 .3 7%、95 .3 1 %、1 0 0 %。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4 2 受 1 5 μmol/L米非司酮作用 2 4h和 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 9.3 0 %、3 0 .0 4% ;PC3受米非司酮 1 5 μmol/L作用 2 4h细胞凋亡率为 44.5 2 %。提示 :米非司酮对LNCaPC4 2 、PC3细胞株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生长抑制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