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8(In—terleukin-18)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和IL-18较无大血管病变者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血清IL-18与hsCRP(r=0.24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FBG)(r=0.300,P%0.05)正相关。结论:hsCRP与IL-18在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普通增强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显示及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法将其分为两组,100例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患者,100例胸部普通增强患者。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清晰显示率并测量支气管动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主观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心电门控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00%和86. 92%,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93. 46%和57. 94%,心电门控组纵膈段和肺门段支气管动脉清晰显示率均高于普通增强组。心电门控组与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的SNR分别为31. 93±8. 85、18. 99±4. 56,CNR分别为25. 66±8. 05、14. 51±4. 65,主观评分分别为4. 30±0. 57、3. 68±0. 57,主观评分、SNR、CNR内两组数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心电门控组SNR、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普通增强组。结论 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的支气管动脉图像无论在显示率还是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普通增强扫描组,因此,针对支气管动脉扫描,可以选用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更加优质的图像,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3.
576株血液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培养与鉴定,用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病原菌5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革兰阴性菌330株,真菌33株,分别占总数的37.0%、57.3%、5.7%;居前3位的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株、大肠埃希菌72株、肺炎克雷伯菌57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和42.1%;MRCNS、MRSA及产ESBLs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医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的常见错误,以提高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质量。方法采用某三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每月抽查病案80份,进行疾病和手术分类编码检查,分析错误原因。结果共抽取病案960份,发现问题病案92份。其中涉及疾病分类编码错误的58份,错误率为6.0%。涉及手术操作分类错误的34份,错误率为3.5%。结论编码错误原因与编码员责任心不足,阅读病案不细致,以及对疾病认识不足、对疾病分类的原则掌握不够有关。科室质量小组的常态检查是提高编码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对放疗和常规化疗不敏感,格列卫是唯一能够对间质瘤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寻求能和格列卫起到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对治疗间质瘤意义重大。方法:本实验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GIST-T1进行体外抑制实验,使用MTT和凋亡检测药物的作用效果,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GIST-T1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更为明显,该作用是通过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完成的。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逆转辛伐他汀造成的凋亡,进而减少辛伐他汀造成的细胞杀伤。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磷酸化JNK-MAPK信号通路诱导凋亡的途径,促进格列卫对间质瘤细胞系GIST-T1的杀伤作用,可能会对临床格列卫的治疗提供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1株罕见的两条染色体融合为单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菌株的基因组及其生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具有两个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及分析单染色体菌株VC6047的基因组特征,分析融合方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观察不同培养温度、pH值、盐浓度和M9以及LB培养基下菌株的生长状况,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菌株VC6047呈现典型的弧菌特征,染色体的融合位置对应于霍乱弧菌大、小染色体的att B位点(染色体附着位点),也是霍乱弧菌丝状溶源性噬菌体CTXΦ整合的位置。该菌株与第七次大流行菌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培养18 h后,25℃LB培养基条件下以及在37℃,4.0%和5.0%盐浓度LB培养基中菌株VC6047生长高于对比菌株。菌株VC6047仍然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但相比较于其基因组高度同源的,仍为两个染色体的菌株,菌株VC6047进入VBNC的速率加快,冷适应能力有所降低。结论 大小染色体融合菌株仍基本保持应对优劣环境压力的能力,但发生了一些...  相似文献   
87.
蔷薇红景天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在民间多作为中药材应用.本产品为蔷薇红景天提取液(原浆),为科学地评价其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我们对其毒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8.
绞股蓝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病的作用.主要成分为绞股蓝皂甙,其中有四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人参皂甙相似。绞股蓝不仅有护肝作用,而且对CP所致的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降低有抑制和回复作用。强力神营养液是以绞股蓝为主要原料的新开发产品,作用一种保健食品,为保证其饮用的安全性,我们对其毒性和致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与方法1.材料强力神营养液(每100ml含绞股蓝皂甙30-150mg)由海宁市强力神集团公司提供;选用ICR小鼠和SD大鼠为实验动物,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Ames试验菌株为:TA_(97)、TA_(98)、TA_(100)、TA_(102)由上海市劳研所提供,菌株鉴定合格。2.方法按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l5193-94进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缺血性肝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文献复习并报告本院收治的2例老年男性患者,年龄均>70岁,在左心衰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突然出现转氨酶急剧增高,并在短期内快速下降,与疾病病情不平行,不能用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解释。结果: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符合缺血性肝炎诊断。结论:缺血性肝炎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临床医生应当注意鉴别缺血性肝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对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左心衰)的老年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预防缺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5'-核苷酸酶(5'-NT),在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中,采用测定次黄嘌呤释放速率5'-NT比色分析法,选择[装置定数]和[K值接受]校准模式,以底物次黄嘌呤为标准,进行510nm/600nm双波长终点比色,测装置K值,由5'-NT连续监测法反应程序接受K值后,用于一般样品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次黄嘌呤标准浓度选择性试验中,次黄嘌呤在200-1000μmol/L时,可求得理想K值;准确性:质控结果均值与靶值误差<2%,符合WHO允许误差范围;重现性:高低值5'-NT批内CV<2%,日间<7.5%;线性试验中,5'-NT线性范围是0-300U/L,相关系数r=0.9988,回归方程Y=1.0528X-2.413,呈高度直线相关且离散度小,回收率为98.2%-99.4%,30例病人结果用手工法相关统计为r=0.8970,Y=1.2094X 0.8578;40例正常组试验为0.3-10.0U/L,可作为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